第30節:是否該飲奶,老外看中國(5)(1 / 1)

然而,不幸的是,美國、歐洲或者其他地方的奶製品商實在是實力太雄厚了,因此,他們可以通過廣告等各種各樣的手段對人們展開心理攻勢,讓人們接受他們所要出售的商品,以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在我小時候,全歐洲的母

親們都接受了廣告的心理暗示,堅信"如果不喝牛奶,他們的孩子可能會夭折"。而在中國,似乎也是這樣。

另外,日本等國家的學者對飲牛奶的弊害也多有論及。

老外的看法,很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外國人說飲牛奶有損健康,特別是當外國人,如美國人、日本人已紛紛遠離牛奶,而中國卻有人仍在大呼牛奶振興民族,仍在大力提倡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除商家利益驅動和中國人信息閉塞外,還有一最大原因就是中國人的崇洋情結。說起崇洋,回顧百年曆史,環顧中國現狀,衣、食、住、行、樂,哪樣不洋?

由於洋風強勁,加之輿論和文藝作品的渲染,在中國一些人心中還有一種牛奶情結,認為喝牛奶一直是洋人和上層社會的專享,能喝牛奶是人生品位和等級的象征,以至於

誰都記得20世紀50年代初,有一種非常流行的口號,說共產主義是"牛奶、麵包,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每家小包車一掛(小汽車一輛)"。現在看來,不僅這提法與共產主義理想不符,且從健康角度上看也不科學,因為中

國人腸子裏天生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現在已公認,麵包含有增加麵粉醒發、烘後口感的易致癌的添加劑溴酸鉀等,不及窩窩頭等粗糧營養全麵更利於養生;電燈有光汙染,電話中的手機常被提醒會致腦癌;高樓不及平房有"地氣"(陰離子等)。如每家一輛小轎車,怕是全國的道路都被堵光,路窄車多,開車恐比步行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