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看大哥遲遲不動,很是焦急,便開始自己準備,他要求手下做好多的孝服,分給全部兵士,大家一起穿著去打東吳,以示對二哥的懷念。但是由於時間倉促,手下們不能按時完成,張飛就很生氣,經常在喝了酒之後鞭笞自己的手下,結果被部將謀害,而殺張飛的那兩個人則逃到了東吳。這消息傳到劉備的耳朵裏,他更憤怒了,把這筆賬也算到了東吳的頭上。於是,劉備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猇亭之戰。
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劉備連營八百裏,結果被陸遜一把火都燒了,劉備手下的軍士死傷無數。
劉備的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倫理思維了。在他的眼裏,倫理關係是高於一切的,至少要高於那些犧牲的軍士的命。他隻知道自己應該給二弟報仇,卻從沒想過,這場戰爭會對自己的國力有何影響,又會有多少人死去。他出了兵無愧關張二人的時候,又拿什麼麵對那些死者的家屬呢?
不過劉備是不會在意這個的,我們和他一樣,隻關注為兄弟報仇,忽略了那些戰爭中犧牲的將士。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事情,尤其是網絡時代。這裏插一句,並不是網絡的出現催生了這種現象,而是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大了信息量,讓很多生活中不常見的問題都集中表現出來了。以前見得少是因為隻能接觸到身邊的信息,網絡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快速接觸到整個社會的信息,所以,各種現象接踵而來。並不是網絡讓社會變惡了,隻是它把以前隱藏的惡暴露出來了。
所以,我們現在討論各種現象很方便,因為你很快就能找到素材。就像我們正在討論的這件事情一樣。
現在回到正題,在網絡論戰裏,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事情。兩個人爭論的時候,先是各自說著自己的道理,結果說不到一塊,就開始相互攻擊,最後有的甚至就發展成謾罵了。這時候,兩方就都會有朋友加入,他們不管誰對誰錯,隻知道,朋友被人罵了,就得聲援,否則就是不講義氣。而看到自己的朋友來幫忙的人,就會覺得自己的朋友真夠意思。
當然,這個還算是能夠理解的,還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很多時候,都是爭論的一方明顯有錯誤,隻不過他礙於麵子不想承認,或者壓根就不覺得。所以,還要狡辯,甚至要耍無賴了。通常這樣的情況就會有人參與攻擊了,不過是想讓犯了錯的人道歉而已,但是,這種流氓是不會認輸的,他們依然堅挺。然後呢,就有他們的朋友參與進來,沒理也要攪三分了。這,就是明顯的幫親不幫理了。可悲的是,我們社會裏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僅不覺得自己黑白不分,反而覺得自己講義氣。做最壞的設想,當一個民族的成員都以歪曲的價值為榮的時候,這個民族的前途就堪憂了。
以上是網上的情況,現實中也是一樣。小孩子不講理,不分對錯地幫朋友出頭,這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們還太小,正確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建立起來,他們還無法很好地判斷對錯,很多邏輯也理不清楚。但是很多家長鼓勵這種做法就有些奇怪了,隻能說明家長的腦子糊塗了。於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之後的觀念也未必正確,然後他們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此循環,後果豈不可怕?
這種現象最大的害處就是影響公平。其實,單對個人來說,幫了也就幫了,如果罵人了道歉就可以了,如果打人了受罰就可以了。隻要得到相應的懲罰,後果也沒那麼嚴重。但是,如果整個社會都奉行這種價值觀,那就有些可怕了,這會嚴重影響公平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