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習在先,立業在後(6)(1 / 1)

【譯文】:內心清靜能觀察入微,叫做“明”;心地柔軟平等待人,是真“強”。仔細觀察事物的現況,再反向推演事物的本源,就能了解一切事理的本來麵貌,如有違背正道常理之處,自然能予以改進或防範,自己就不會做錯事情、遭受惡果。久而久之,也就會愈來愈熟練地正確處理事情了。

關於老子的這段話,南懷瑾先生認為隱含著這樣一種忠告:隻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對這些不足加以防範和改正,才有利於個人的長遠發展。也就是說,有弱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樣才會真的毀了自己。

人生在世,不能自我陶醉,要經常、客觀地與別人做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並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這樣,才能不斷進步。關於這點,我們應該多向西漢的鄭莊學習。

西漢景帝在位時,鄭莊還年輕、官也小,隻做到了“太子舍人”的官職。

在當時來說,鄭莊的才學並不高,但是他卻喜歡賣弄,常對別人誇口說:“現在是太平盛世,我的才學沒有用處。如果不是生不逢時,那麼我的職位絕不會是這樣低的。”

鄭莊隻歎懷才不遇,便不再精研學問,人們在背後都譏笑他。一次,鄭莊的朋友帶他參加一個宴會,座上都是高才大儒。鄭莊在旁聽他們談論學問,很多都是他聞所未聞的,他一下驚呆了。

鄭莊越聽越驚,他向朋友說:“這些人其貌不揚,想不到有如此才能,他們都是高官嗎?”朋友神秘道:“他們是朝中大儒,平日難得一見,我們隻管多聽多看好了。”

鄭莊參加完宴會,神情一下嚴峻起來,他對朋友說:“想起我從前自誇己能,真是太無知了。和那些人相比,我不過是個孩童罷了。”

朋友安慰他說:“那些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你不必自卑了。你我都還年輕,以後未必不及他們。”

鄭莊認真道:“同樣為人,我不能和他們差距太大,我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鄭莊從此發憤苦學,一有時間,他便拜訪名儒,虛心地請教學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