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英語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為了某個考試準備的內容,另一個考試用不上,關鍵是,你是否真的下到了功夫。我知道你在準備TOEIC,也知道那個考試對你更加重要,因此一直沒有跟你說六級的事情。我知道你很擔心這兩個考試考不好,但是,一個人不要在乎別人看你是如何的,也不要在乎自己考試成績的高低,而是要看這件事本身你做的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盡力了,是否能用這些努力讓自己安心接受一切結果。”
老師的這段話,如一陣驚雷在我心裏突然淡定了起來,我又想起了《綠皮書》裏一段話“智者隨遇而安,不徐不疾,不煩不躁。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6、看到外麵的世界,不要做與自己未來無關的事
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個考上斯坦福大學的普通女生,她說:“我從不做與我未來無關的事兒。”這句話瞬間秒殺了我,讓我的內心震顫了好久。我時不時的就把這句話拿出來看看,讓自己那些小抱怨,小煩惱,宿舍裏女孩子們之間的雞毛蒜皮,同學之間的勾心鬥角都見鬼去吧!這句話一直以來成為我內心安靜的一個動力。周圍的人都在談戀愛,男友女友換了一大片,有人曠課,有人旅行,有人睡覺,有人打牌,我不能說大家做的不對不好,而隻能說,我希望自己今天的辛苦,能換來明天多一點點的幸福。我一直覺得我的孤獨寂寞令我孤傲,可是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一下子就坦然了,感覺周圍的一切眼光和評論都無所謂了。我有我的目標,你們都不知道。真正的目標是放在心底默默去努力的,不需要大聲吼出來告訴誰。我一直覺得立誌的時候一定要默默的埋在心底,說出來就傷了元氣了!
盡管這樣,在東北小城裏讀書的我,是不敢跟名校的學生比。盡管我在各種老師的寬容和愛護下活的自由自在,成績不怎麼費力也能有不錯的分數,但每次讀《大學生》雜誌,看到北上廣高校的學生的生活,他們在牛x的大公司實習,他們在各種各樣的大賽中獲獎,他們三五個人組成小組去參加各種大企業舉行的校園活動,在一個小城市裏天天讀英文的我拿什麼跟他們比呢?何況我的英文也沒有牛到同聲傳譯的地步。就在這個時候,學校選派一些即將升入大三的同學去北大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很積極的報名了,卻不曾想,那些賭氣一般覺得自己高考其實隻是失誤,骨子裏還很牛逼的想法,徹底被打散了,我的大學遭遇了雞零狗碎般的混亂和成績上的滑鐵盧……沒有班級,沒有負責人,沒有飯卡,沒有宿舍,沒有老師,圖書館的卡不能借閱,隻有一張課表,自己找教室去上課,沒有前排座位留給你,人太多了要先給本校生讓出來,問問題被老師說:“你不是北大的吧。”,谘詢實習機會被說“你考不上的。”很多人說自己高考失誤了,自己要上了北大也不比一般人差。心氣兒是好的,但事實是慘烈的。很多人羨慕我有機會去了北大,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機會,可是沒有人知道我在北大的兩年其實也很艱苦吧。其實我可以過的好一點,比如跟同來的相識的同學住在一起,幹淨、整潔、安全、性價比高、遇事有的商量,有問題相互都有照應。可是我偏不,我偏偏要一個人住在城中村裏,承受晚上可能突如其來的入室搶劫;我偏偏要一個人去住一個有14個男生女生的三室一廳,住在搖搖晃晃還被男生搞得髒亂差的上下鋪環境裏;遇到過房東帶來精神不正常的人;各種驚心動魄和亂七八糟的事兒讓我慢慢習慣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再苦再難也必須我自己走完;我要留在這個城市生根發芽,畢業後的社會會比這更加恐慌害怕,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難相處的人,除了我自己,沒人幫得了我。我需要強迫自己學習麵對社會的思維,學習無人幫助的自立,以及強迫自己去忍受孤獨和寂寞。如果現在媽媽還能給我衣食溫暖的時候不強迫自己去麵對嚴酷的環境,有一天媽媽老了我能照顧她嗎?我能保護她嗎?我能像一個戰士一樣的迅速站起來,扛起刀槍為家為媽媽的晚年生活去賺錢去戰鬥嗎?我是單親家庭的小孩,我沒有時間天天磨磨唧唧的嬌寵自己,更沒有環境給自己一個不願長大不願承擔責任的理由。
所謂“適應”,不過是一種在艱苦的環境中保持堅持和隱忍,讓自己有一種逆來順受,笑對苦樂的心態。我依然希望自己不要做與自己未來無關的事情。我不知道什麼是與未來無關的事情,那麼在這裏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用來上課和上網。我最喜歡看BBS的實習版和工作版,因為想要看到,自己如果想要找到牛x的實習,還需要什麼能力?而我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些什麼呢?結果發現,連幫人編書都沒人要我,因為那時候我沒有自己的筆記本,不方便且我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吧。我還喜歡看“二手買賣”這個版塊,因為總能淘到一些價格便宜的好東西,比如我有買過20塊錢一件的浴袍,從買到到現在一直在穿。直到現在,我每次看見二手買賣的東西,都會想起那些年穿梭在北大校園裏為了買一個便宜的東西跑來跑去的場景,也隻有在青蔥的滴水的年歲裏,才能有那樣稚嫩而純美的景色吧。
條件和待遇的差距,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學業上真真切切的距離才更加直刺人心。有一次西方文學課,老師讓閱讀一本西方文學著作,寫一篇2000字的讀後感。我努力的讀了半本還算能理解了人物關係,終於自己努著寫了2000字,我覺得我沒在百度上東拚西湊已經算很棒了,於是特別有成就感的去上課。老師隨便點了一個女生的名字上台讀自己的讀後感,結果--她寫了整整兩萬字!!!!我不知道她讀了什麼這麼有感觸,隻聽見她不停的讀啊讀啊讀啊,結果讀完了整整一節課。為什麼同樣是讀書,別人可以有如此多的新鮮想法和感觸,而我生生憋出2000字都那麼困難呢?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人如果不出去見識一番真正的世界,就很難清楚自己在世界上到底處在什麼位置,自己做到了什麼程度。
很快就期末考試了,哲學、美學,我一個學期都沒聽懂,如果不是考前找到了老師的教案,恐怕我都無法及格,而北大的同學很多都是90分以上。我的古代文學,狠狠的掉入了不及格的坑裏。我拿著成績單在想,還要不要繼續讀下去?該怎麼辦呢?花了好多錢,吃了很多苦,結果來一個不及格?這是我人生第一個不及格啊,我的大學完整了。
經曆了很多不公的待遇,花了比別人多的多的錢,住在人員混亂的的地方,成績上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鐵盧,在北大的日子,即便有最好的資源,最好的老師,迫於自身能力有限,也依然無法讓自己自如的發展。一些人告訴我,混著混到畢業就好了,何必要跟自己較勁,反正學校也不會不讓你畢業。可是我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都在為我的人生之巔而努力拚搏嗎?我不想抱怨不公,也不想找什麼理由,我要有勇氣做自己最怕的事情,我不要做與自己未來無關的事情。以前我一直滿足於我是普通學校中的佼佼者,這是非常沒有誌氣的表現,我立誌要成為牛人中的佼佼者。人生的精彩,一定沒有盡頭。
7、14個月的實習,職場之路開始了
2006年10月29日,我20歲生日,大三。這天上午我考完GRE筆試之後,就倒在宿舍的床上起不來了。考GRE這件事哩哩啦啦拖了一年之久,從準備到報名,從機考到筆試,已經消耗了很大的耐心和精力,結果怎樣,已經完全不管了。我的大三,就從這場考試的結束,正式開始了!
那個時候,我已經決定畢業要去上班,而不是上研究生和出國!我討厭考試,討厭沒完沒了的學毛概鄧論和更加高精尖但不那麼實用的英文;至於出國,家裏沒有強大的財力,我不想因為我把整個家庭都拖下水;而作為文科生來講,獎學金的希望太渺茫,這麼看來,我的TOEFL和GRE其實就是湊熱鬧,雖然成績不高,也勉強拿得出手。
大一大二什麼都沒幹,基本上在學英語和睡覺,也沒什麼經曆的自己,開始有點著急,但是好像並不慌張。背景和經曆都比較差,因此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期待和希望。沒想著500強,也沒想著和多少牛人過招。我就是個喜歡逃避的人啊,人一多我就想跑,大概獨辟蹊徑是最適合我的道路吧。即便這樣,我依然不太清楚前方的道路。用黃小仙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前方道路太險惡!”
十一月,我開始瘋狂的上BBS,找各種兼職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幾乎不上課一樣的往外跑。我想我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在大三早早起步,開始奔跑,也許這樣才能讓我的未來從容一點,至少能看到別人的背影,而不至於被甩到看都看不見的地方。
即便這樣,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有什麼用。我總是下意識的讓自己覺得自己在大四,這樣會有緊迫感。
需要準備簡曆,於是我開始仔細思考我大學前兩年半的經曆,我重點寫了兩件事:
第一個就是我準備寫的的一本書,叫A part of water,《你是水的一部分》,內容源自我大二開始做的一係列外國人采訪,就是采訪在中國的外國人,了解他們在中國的故事以及所經曆過的文化差異的故事。這個采訪首先從學校的外教開始,逐漸采訪完全部的留學生、之後就走哪兒訪哪兒,比如火車上,旅遊景點等等。被訪者大部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十餘個不同民族文化的國家,讓我對不同國家文化有了深刻而真實的認識。我準備要采訪到100個外國人,然後寫成一本書,但現在還沒有做完,還在繼續。
第二個就是我自己組織的漢語教學聯合會,我組織了一些學習對外漢語的同學,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的漢文化傳播專業誌願者,交流分享教學經驗,漢語教學誌願者探討傳播方式。通過每個人的教學實踐了解不同地區和民族的人在漢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探索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吸引來自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學生。這件事情是在北大交流的時候做的,我還帶了一個康奈爾大學的美國學生,負責他的中文學習。
我把這兩件事寫清楚之後突然明白,其實社會實踐和經曆這種事不一定要多麼光鮮耀眼的公司裏做過什麼牛x的事兒,關鍵是要由自己親身參與,並且從中得到重要的收獲才最重要,而且有這樣的經曆,才能讓自己更加有底氣。
此時此刻,大把大把的牛x公司開始企業招聘,作為二本學校的我,雖然隻是大三,很多事情還沒開始,但是我努力在無數無法填空的表格裏發現自己還欠缺什麼,還欠缺多少。
有時候我也會去大四的校園招聘的會場坐坐,聽聽牛x公司的簡介,看看台上精英耀眼的樣子,哪怕是周圍同學的提問,都讓我感到自慚形穢,自己連個問題都提不出來,腦子裏真的沒存貨。現在回過頭去想,也許不是自己差,而是沒辦法看清自己的強項,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才讓自己更加迷惑,也更加無助。我還不是這場戰役的參與者,但也看不清前方道路到底有多險惡,我無處下手。我想我需要一個指導,告訴我求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到底要準備什麼,如何知道我到底想什麼。
我開始去聽一些求職類的講座,也花錢上了一些課程。那個時候,求職類的培訓以及各種網絡資料少之又少,良好的培訓和學習之後是一次次的實踐。我不知道我想要從事什麼職業,於是聽說某同學去公關公司麵試,我自己也想試試公關,於是開始了漫漫申請路。先從本土公司申請開始,一點點去看一個公司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我有哪些差距。我沒有去想別的方向和行業,而是更加專注再這一條路上不斷前進。越來越多對行業的積累讓我贏的勝算愈來愈大。
很快,我收到了一家在華著名的國際公關公司的麵試通知,其實他們隻是找一個幫他們發快遞,做翻譯,錄數據、買盒飯,當人肉快遞送東西的人而已,但對我來講,這已經是非常棒的機會了!我是從這裏開始了我的正式實習生涯,有過委屈,有過想放棄,有過辛苦和勞累,但都一點點化作職場經驗的積累,讓我能在畢業的時候拿到了一家我曾經想要去的公司offer。我從來沒有寫過或者說過我之後職場路上的每一天、每一年,愉快或者悲哀,歡樂或者痛苦,不是因為我不曾遭受到來自職場的壓力和重擔,而是因為我更加喜歡凡事先向自己發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並從中習得重要的成長。那些曾經的酸甜苦辣,經過歲月的洗禮,留在我身上的隻有成長的痕跡,而那些所有人的職場都會出現的雞毛蒜皮,勾心鬥角,我一點都不記得了,大概是因為我隻願意記住那些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吧。
在大三下學期到大四結束的14個月裏,我每天要坐2個小時公車才能回到學校,每次夜幕降臨的時候,我都靠在公車的窗戶邊上,看著燈火輝煌的樣子累的話都說不出來,特想就睡在公車上。但是當我想到這些辛苦的實習生涯的時候,我會覺得很感動很激動。當我們還職場裏的小菜鳥的時候,隻要品德沒問題,會受到每一個人對你誠心誠意的關愛和指導,教你怎麼做事情,怎麼問別人問題,怎麼不犯錯,怎麼提高效率,怎麼讓自己有信心,一定一定要珍惜這段時光,而不要過早的進入到職場的勾心鬥角的遊戲中去。
我的第一位領導Isabell在我遇到新的狀況,發生錯誤的時候告訴我:“誰也不是天生就什麼都會的,都是在學習中成長的,你不會就問,這樣才能成長。不是遇到什麼事情就要想辦法逃避,勇敢點。”我感動到對著電腦一邊打字一邊掉眼淚。
那些職場初期的日子裏,每當夜晚還要加班時候,看著一盞盞燈在我身邊慢慢隱去,我的心一點一點踏實下來。窗外的長安街靜謐安詳,時鍾漸漸指向12點,我坐在電腦前仔細的完成每一個工作細節,繁瑣的很。也許,這就是我即將開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