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當實習生的最高境界
大二暑假的時候,我和Judy一起在一個快消公司實習,正值暑期實習生的時期,公司招募了大批的實習生,並且製定了詳細了實習生培養計劃。我們像一堆長得很一樣很一樣的小蟲子們,呼啦啦的飛進了這個租了寫字樓好幾層的跨國公司裏,遍布在其內部的上下左右。那時候的我們,同在一個起跑線上,每天堆在一起沒完沒了的發快遞,沒完沒了的搜信息,沒完沒了的印資料,沒完沒了的發牢騷。
Judy比我晚來大約兩周,她第一天來的時候穿著一身校服坐在門口的座位上。那時候所有的實習生都在一個小房間裏,我們稱之為“小黑屋”,她來的時候坐在了外麵,因此似乎我們對她有些生疏。隻是在吃飯的時候偶爾問一句:“那個校服的女孩,要不要叫上一起吃飯去?”
或許,Judy從開始就和我們不一樣的。
區域同事來了以後
幾天以後,公司在全國的各個分公司和代表處都派來一個人到北京總部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培訓。這一行人浩浩蕩蕩有20多個,突然出現在本來就很擁擠的公司裏,落腳於實習生小黑屋旁邊的玻璃房子裏,天天培訓,日日上課,隻有吃飯時間才成群結隊的出來。
而這個時候我們發現,Judy總是和那些代表處的同事一起下樓吃飯,但也沒有多心,我們依然自顧自的去買外賣,吃完了就去附近的大商場逛逛,看看哪裏又打折了,哪裏又上新品了。即使那時候根本買不起,也是願意聽著商場裏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日文、一遍韓文的各種信息廣播,然後互相抱怨公司的實習工資是多麼的低廉,連件好看的衣服都買不起。
區域的同事在北京呆了兩個月,所有的實習生都在自己的組裏忙,有的忙著盯銷售額度,有點忙著做渠道規劃表格,有的天天忙著做各種報告,有點天天在外麵跑著看店麵,隻是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控訴自己的工作是多麼無聊,自己的領導是多麼愛下班時候找事兒,自己的團隊是多麼的不團結,總結就是這個公司不像原來想的那麼好,這個公司非常不把實習生當人看!義憤填膺的氣氛中,大家都慷慨激昂的表示,暑期實習生結束就離職,不能再繼續了,這樣的日子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打碎了自己的夢想,每天無非是複印掃描快遞填表,自己的文采、見識、廣博、創意在這裏一無用處。
兩個月暑期實習生期結束,我向公司申請可以繼續留下來實習,而有一半的實習生已經提包走人了,以前壯觀的實習生小黑屋裏隻剩下我和另外兩個同學,我們的日子開始清淨起來,畢竟人走了大半,活兒也熟了很多,做起來又快又好,於是有了更多的時間上網逛逛看看,悄悄的聊八卦~~~某天下午秘書在門口喊:“區域同事要走了啊!大家出來送一下!”
正式員工顯然對區域同事很熟悉,又拉手又擁抱,依依惜別就是這個場景了。我和其他實習生站在小黑屋門口,對,就是站在那兒。反正我們也不認識,他們也不認識我們。於是就是站著,等大家都抱完了,開始揮手拜拜的時候,我們也在人群後象征性的擺擺手,笑一笑,然後就算這事兒結束了。我轉身的瞬間,看見了Judy。
Judy和區域的同事們一起慢慢在樓道裏走,從大門走到電梯口,一邊走,一邊拉著手熱烈的講話,感覺好像認識了很久很久一樣。二十多個人和Judy眉開眼笑的說話,哈哈大笑,Judy在其中儼然一個紅人一樣,被很多很多人拽著不放開。而Judy本身也非常享受這種感覺,熱情的和大家道別。我不知道他們在熱情的講什麼,大概因為如果是我,我根本不知道要和他們講什麼。我隻是在最後的時候聽見Judy特別有感情的喊了一聲:“各位哥哥姐姐!你們要常來啊!”
我隻是按照領導的要求看看位置
後來的日子,我開始跑店麵了,看看超市的新貨有沒有擺放在顯眼的位置上。其實就算沒擺放到好位置,我一個實習生能如何呢?無非是回來報告領導罷了,難道我能吵一架把東西都擺一次?我就是個實習生,我一直記得這一點,誰會聽我的呢?
某天中午在一個很小的社區超市裏買食物,順便看看產品位置,突然遇見Judy一個人在很角落的位置吵架一樣。我趕緊跑過去問她:
“怎麼了?”
“我這產品怎麼能放角落裏啊!這誰看得見啊!”
然後轉身指著一排貨架跟超市工作人員說:“我就是XX公司的,中間位置這個位置多少錢?我們的貨為什麼擺在那麼偏的地方?”
領導並沒有跟我講過擺貨架也是有講究的,沒有跟我講過不同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我隻是按照領導的要求看看位置,回去描述一下,然後交由領導自行處理。從來沒有多想這裏麵是否還有別的故事,也從沒有想過我是否可以代表公司談些什麼,更沒有嚐試過問一句為什麼會有這裏和那裏的區別。而我,一直以為擺放位置是超市的規定,一直認為超市裏到處都是人,哪裏的貨品都能夠被平等的看見。
她是唯一一個可以談薪水的畢業生
後來我和Judy都回學校上課了,也都相繼離職了。我一直覺得,Judy是那種很能將一個事情做到極致的人,而我們隻是想在簡曆上加朵花兒。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是實習生,不用太努力,出事兒有領導扛著,怪誰都怪不到我們頭上來,我們是有大大的保護傘的實習生,還不一定做多久呢,因此可以為所欲為,可以不用那麼用力的往前衝,不用著急的認識新同事,不用建立什麼商業合作關係,不用太深入的了解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而一些行業裏的小故事從來隻當八卦講講,從未真正上心去思考一些什麼。這一切,Judy卻做到了。她不論到哪兒都自來熟,別人不熟她先熟;她在任何行業都特把公司當自己的,用力用心用腦子;她查店麵就看老板安排了一次,剩下的她都嚐試自己去解決試試看畢業那年我們幾個熟識的朋友裏,Judy畢業的起薪明顯高出我們很多。我們好奇的問她為什麼,她說:
“我從大二就開始進入社會了,認識很多人,也做過很多事兒,雖然我是個實習生,但是我打賭我比正式員工做的更多,了解的更深入。我必須比別人的薪水高,不給這個價兒,我就走人了,我不幹的!”
這話,我真的相信!
Judy在那個暑假和區域同事吃了一個月飯,便迅速了解了那家公司大中華區區域銷售的情況,而這些知識和內容,我們大四才從書本上當考試重點去讀到。當我們後知後覺的一次次重新回到起跑線出發的時候,隻有Judy這樣有遠見的有心人早已跑到了很遠很遠不需要跟我們比的地方。
實習的意義在哪裏
當我們都覺得自己的實習公司越來越牛的時候,當500強的名字挨個寫在我們的簡曆上的時候,當我們已經牛到開始用實習生工資的高低來做選擇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每一份實習,究竟做了多少具體的事情?為什麼每次實習都是從打雜開始,並生生不息的打下去?有沒有那麼一次,我們能踏實下來,不帶任何炫耀和功力色彩的投出一份簡曆?有沒有那麼一次,忘記公司的名字,全心全意去研究一下自己手上的工作究竟能學到什麼?
每個實習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當人看,事情太多錢太少,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這不是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人願意把每個簡單的工作想的再往前一點,再深入一點,也許就柳暗花明的一勞永逸了?每個實習生都在抱怨工作內容沒意思,無非就是填表格打電話發快遞複印東西,你是否有仔細的思考過這些工作內容,是否有一題多解的方案,如果在公司的快遞公司無法按時送貨的時候,你能立刻給領導三個備用快遞公司的聯係人、解決方案和報價,而不是單純的站在領導身邊無辜的說一句:“領導,他們說送不到了。”。
實習,不是要去一個牛叉的公司裏做很多很多很初級的工作,而是要通過這些初級工作來讓自己開始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讓自己有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人的機會,並通過這些機會來一步步讓自己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能力與喜好,以便讓自己在畢業的時候迅速融入社會,選擇一個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因此,實習更多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機會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會,以及自己缺少什麼,自己喜歡什麼。而那些工作內容反倒是次要的,發快遞、複印東西這等小事兒難道初中生做不來麼?
很久以前的古話叫做:“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機會隻光臨有準備的人”,但Judy的故事告訴我,機會是不能等著它自己來了以後再去抓的,機會是要靠自己創造並搶先一步奪來的,是靠不斷的認真積累換來的。當別人不認真、不負責、不上心的時候,便是最好的下手時機。
7、那些麵經、技術帖和標準答案呦
每年的11月,都是校園招聘的旺季,很多大型的職業培訓學校紛紛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招生和宣講,BBS上散落著各種麵經和開放性問題的標準答案,更有一些教大家丟掉做人底線的技術貼被置頂,比如《與公司毀約、違約的技巧》、《如何將別人的故事編成自己的》等等。年複一年的戰役即將打響,看到網上那些節操碎了一地的帖子被熱捧,覺得心裏總是很別扭。
麵試是溝通,不是做題
幾年前我也大四,那個時候我也上過職業培訓課程,簡曆怎麼寫,衣服怎麼穿,一遍遍的模擬麵試的練習,背一本“經典麵試300題”的書。那時候的我生性慵懶,照貓畫虎的把簡曆搞的能拿出手了,卻怎麼也背不會經典麵試題目的答案,麵對如何寫出一個符合自身情況的標準答案更是看著煩躁不已。挨門挨戶的去看網上的麵經,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技巧,這些讓我想想都頭疼。我這麼不在乎前人的寶貴經驗,是因為我太自負了嗎?當然不是,其實我隻想做我自己。
這時怕是有些同學要說:“做自己,別逗了!公司要找的不是你,是符合他們要求的人!”當然,每一個公司都不是在找優秀的人,而是在找適合他們公司的人。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每次麵試前當我們站在樓道裏默默的背誦著什麼,仿佛要進入的不是一場溝通大戰,而是一次期末考試的戰場;每次麵試時我們近乎聲情並茂“朗誦”完自己的完美答案後,卻看不到麵試官驚豔的雙眼抑或甜美的微笑,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眉頭緊鎖,毫無表情的問下一道題;我們每次麵試回來都會在回憶的過程中,突然捶足頓胸的懊惱某一道題的答案沒有回答完整,之後一整天悶悶不樂,最後會在網上把自己的懊惱之情抒發成一篇新的麵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