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製格裏菲斯的藝術創造的,不僅有製片人製度,還有電影技術的進步。1928年後,電影進入了有聲時代。但有聲電影的出現,卻導致了電影藝術的大倒退。為了避免機器噪音,攝影機被密封在玻璃房中,無法自由地移動。演員要對著暗藏的話筒講台詞,也不能自由地走動。何況,現在電影也跟戲劇一樣,能夠用台詞來交代情節了,還要電影語言幹什麼呢?演員們隻是坐在那裏滔滔不絕,攝影機隻是固定地做忠實的記錄,電影又成了戲劇的翻版。“把美麗還給我。”格裏菲斯絕望地說。1930年,他拍了有聲影片《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之後,就失業了。第二年,他獨立製作了刻畫一位酒鬼的另一部有聲影片《掙紮》(The Struggle),上映了很短的時間後就因沒有觀眾而不得不收回。以後他再也沒能籌到資金繼續拍片,而他自己也成了酒鬼。1948年7月23日,一代宗師孤獨地死於好萊塢的一家旅館裏。
銀幕第一女士莉蓮·吉許
這是一雙攝人心魄、充滿魔力的眼睛,寧靜、深邃,黑洞一般吸引了所有的視線,使人忘記了臉的存在。而那是一個同樣完美的臉龐,圓潤、柔軟、優雅,散發著非人間的純潔的光輝。因為非人間所有,所以永不衰老,在60歲的時候,甚至在90歲的時候,仍然跟在20歲的時候一樣美麗。
而在這罕見的美麗之下,是一顆罕見的富有創造性的心靈。
莉蓮·吉許(Lillian Gish)的生日一直被定為1896年10月14日,在她死後,她的經紀人才透露說,她實際上生於1893年,差不多與電影同齡。從來沒有人懷疑她少報了三歲,她看上去總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吉許出生於俄亥俄州一個破裂的家庭,她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拋下了她們母女出走。她的母親靠到劇團當演員維持生活,而吉許十來歲的時候起就退學隨劇團巡回演出,貼補家用。1912年,她和妹妹多蘿西·吉許(Dorothy Gish)到紐約看望已成為電影明星的好友璧克馥,姐妹倆一起被璧克馥推薦給格裏菲斯。在格裏菲斯看來,吉許就像是從狄更斯的小說中走出來的人物,如此純潔而又脆弱的古典型美人,正是最理想的演員。此後,吉許成了格裏菲斯的所有重要影片中的女主角: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她扮演埃爾西·斯東門;在《黨同伐異》中,她扮演搖搖籃的少婦——其實這不是主角,甚至連戲都沒有,卻成了《黨同伐異》的象征;在《被摧殘的花朵》中,已25歲的她令人信服地扮演了苦命的15歲少女露西;在《世界之心》中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德軍壓迫的法國少女;在《走向東方》中,她扮演被誘騙、拋棄的村姑安娜;1921年,她和妹妹一起在《暴風雨中的孤兒們》中扮演在法國大革命的旋渦中相依為命的一對孤女。她和妹妹一共為格裏菲斯拍了21部影片。
吉許扮演的大都是悲劇性角色,經常置身於險惡的環境,她又不願用替身,生命也就經常處於危險之中。拍《走向東方》時,她在暴風雪中趴在浮冰上,隨激流而下,完全是實地拍攝。拍完了這著名的一幕,她也差點被凍死(事實上攝影組有幾人因為拍此片而得了肺炎去世),格裏菲斯為此給她買了人壽保險。在拍《被摧殘的花朵》時,由於扮露西父親的演員白天要當導演,隻能在晚上拍戲。當時是冬天,根據劇情她隻能穿單薄的衣服,結果又得挨凍。她的妹妹見狀,威脅格裏菲斯說:“如果我姐姐給凍死了,我就殺了你!”幸好,戲隻拍了18天,吉許活了下來,格裏菲斯也撿了一條命。
吉許不僅是一位富有獻身精神的演員,也是一位天才的演員,是格裏菲斯有關電影表演必須含蓄、自然之主張的最早的、也是最完美的實踐者,成了自然主義表演流派的先驅。與吉許配戲的那些演員的表演,現在看來都有點做作,隻有吉許的表演無可挑剔。她的電影,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有誌從事電影表演的人,特別是那些從戲劇表演轉行的演員的入門教材。然而,在必要的時候,吉許也能使感情盡情地流露。《被摧殘的花朵》中,露西被父親搶回家後,躲進了衣櫥中,她父親用斧頭砸開衣櫥的門將她拖出打死。在排練這一幕時,吉許隻是有節製地做了表演,格裏菲斯就已很滿意。不料吉許把精力都留到了正式開拍,當她被困於衣櫥中,當斧頭一陣陣砍來時,她才讓自己盡情地發揮,把走投無路的露西的絕望、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連格裏菲斯都看呆了。這一個鏡頭,也成了電影中最令人痛心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