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戰爭與陰謀(一)(2 / 3)

“陛下,奴才以為,此戰敗就敗在高仙芝用兵遲疑不決、舉棋不定上,奴才曾勸他要麼一鼓作氣和叛軍決戰,要麼出奇兵繞過叛軍偷襲洛陽,逼叛軍回援,從而銜尾追擊,便可大敗叛軍,可高仙芝卻說叛軍騎兵機動,回避不戰之意是在拖垮唐軍,所以以不動來應動,待敵軍疲乏自然會退軍,這樣,戰機一次次失去,最後焉能不敗?”

“那他縱兵洗劫陝州倉稟,你為何不早報?”

邊令誠心中一沉,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來了,他遲遲不報自然是他想趁機勒索高仙芝,結果被高仙芝一直拖到大戰前,最後回絕了他,可這怎麼能說,邊令誠情急之下,連連磕頭道:“陛下,此事奴才有私心,不敢隱瞞陛下!”

“什麼私心?講來!”李隆基已經坐起身來,他盯著邊令誠,目光嚴厲。

“陛下,奴才也曾聽信高仙芝之言,以為縱兵搶掠可能激發士氣,從大局考慮,奴才便替他隱瞞了,但當叛軍夜襲唐營,那些士兵為保搶來的財物,個個爭先逃命,導致大軍不戰而潰,奴才才意識到,高仙芝犯下了大錯,所以才晚報了。”

說罷,邊令誠連連磕頭請罪,李隆基卻陰沉著臉,慢慢翻閱邊令誠的報告,眼中若有所思,沉默了片刻,他淡淡說道:“朕聽說楚王因病才將兵權移交給高仙芝,可有此事?”

邊令誠一愣,李豫一直便呆在潼關,他從未聽說他生了病,邊令誠抬起頭剛要回答,忽然發現高力士向他使了個眼色,他猛然醒悟,連忙答道:“楚王殿下確實是生了病,奴才曾勸他回長安靜養,他卻說將士在前方浴血,他一點小病並不礙事,奴才好生景仰!”

李隆基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他將邊令誠的奏折扔還給他,道:“這本折子還給你,連同楚王生病之事,再寫一本來!”

可就在他抬手的一瞬間,高力士突然發現,在那本折子的最後一頁,李隆基早已寫上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字:“皆斬!”

...........

等李隆基出去更衣回來,他忽然發現桌上又多了一本奏折,看了看,竟是李清寫來的折子,他不由微微一愣,不解地向高力士望去,高力士連忙稟道:“這是李清下午派人送來,老奴見陛下疲憊,不忍讓陛下太操勞,本想明日再上呈,可現在陛下精神頗好,便鬥膽拿了出來,請陛下恕罪!“

李隆基笑了笑,“你關心朕,朕怎會怪你!”

說罷,他坐下隨手拾起奏折,細細閱讀,漸漸地,他的目光變得明亮起來。

“臣聞唐軍新敗,不勝憂慮,但潼關不失,又感蒼天佑我大唐,臣以為安祿山洛陽篡逆,彰顯其狼子野心,已令天下人共憤,又使臣看到了轉機,現唐軍雖敗,但關中仍有帶甲士不下十萬,隻要用其之長,避其之短,逆勢未必不能扭轉,臣特獻三策,以供陛下參考。

一、潼關天險,乃關中門戶,臣建議可選大將率重兵鎮守,當拒關不出,切不可與敵爭長短,如此可保京師不失。

二、史思明大軍南下,河東必然空虛,臣建議可由朔方軍東出井陘,攻打太原,隨即轉攻河北,直取安祿山老巢。

三、安祿山雖篡逆,但大唐民心猶在,臣建議陛下向天下下詔,號召大唐士民共戮國賊,可擇勇者重賞之,以激勵天下人士氣。

........”

“好策!”李隆基禁不住拍案而起,他興奮地對高力士道:“李侍郎能在朕最危難之時獻此良策,足見其忠於大唐之心,朕欣慰之極”

高力士見李隆基喜悅之情溢於顏表,便趁熱打鐵道:“既然李侍郎能出此良策,他必有應對之法,陛下為何不召他來替高仙芝?”

李隆基點頭笑道:“朕也正有此意!”

他快步走到案前,提筆便要在李清的奏折上批示,忽然他似想到了什麼,又將筆放了下來,淡淡一笑道:“此事待朕再考慮考慮。”

高力士暗暗一歎,李隆基必然是發現了這封奏折的漏洞,知道李清此時已不在安西。

........

雨依然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天已經黑盡,此時尚不到關城門時間,但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安祿山造反之初,長安市民並未將它放在心上,但唐軍大敗的消息傳來後,長安立刻人心惶惶,米價暴漲,隻幾天時間,一鬥米已漲到五百文,因陝州糧庫皆被焚毀,漕運斷絕,軍糧也開始吃緊,李隆基下旨從蜀中調米,糧商趁機囤積,米價再次大幅上揚,鬥米竟值千錢,朝廷也無力進行平倉。

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有人舉家遷移躲避兵災,或遷往蜀中,或遷往隴右,甚至遷往遙遠的安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