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雨霧中的校園,這雨已經下了兩個星期了。

張雪兒老師坐在校長辦公室裏,心裏也有潮氣在彌漫。

周校長正在告訴她,有家長反映她給學生補課。

張雪兒說,我是在給人補課,這沒什麼好瞞的,但我是在給米桃補課,又不是在外麵做家教賺錢。

張雪兒老師脾氣一向溫和,但今天她對這捕風捉影的事有點生氣了,她說,我是看米桃這小孩可憐,如果她不是很乖、很要的小孩,我也不做這樣的事了。

周校長知道張雪兒老師的為人,他向她點頭,但又麵有難色,說,張老師,主要是怕不平衡,那些沒被你補到的小孩的家長不平衡了,就有怪話。

他告訴張雪兒,原本悄悄輔導一下也是做好事,但有家長覺得同樣在學校讀書,為什麼有人有得在學校補,並且是班主任直接補,而他們卻要自己花錢在外麵補,尤其是他們還糾結,班主任給補課的小孩會不會因此與老師走得近,從而得到更多平台、機會……

張雪兒老師說,我明白了,上次評個“星光少年”他們也有怪話,左右不是,我想倡導點新的價值標準,他們還不幹,那就讓他們叫小孩去盯著分數好了,1分1分,還這麼點小,別盯出小心眼了。

周校長知道她的情緒,現在的年輕女老師情緒上來也都蠻衝的,哪怕平時文文氣氣的。

他眨巴了一下眼睛,勸道,張老師,算了,在咱公辦學校,因為有“減負”要求,教育局規定不能給學生補課,所以他們一反映還真一個準。

她懂了校長的意思。

她心想,真活該,他們在外麵花錢,非要別人也花,他們才覺得公平了。

從校長室出來,張雪兒老師開車去教育大廈,參加教育局主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論壇。

張雪兒老師到會場的時候,論壇已經開始了。她看見好友華梅梅老師正在台上發言。

風姿綽約的華梅梅老師是翰林中學的副校長。

張雪兒與她相識在6年前一個教學短訓班上。那時華梅梅還在公辦的解放中學教英語,兩人相識後,因為特別談得來,成了閨蜜。這兩年由於華梅梅去了民辦的翰林中學,工作太忙,彼此走動比以前少了。

今天論壇的茶歇時間,她倆坐到了一起,寒暄後,華梅梅看出了張雪兒今天的臉色不是太好,就問,張老師你還好嗎?

張雪兒忍不住就跟華梅梅講了上午校長找談的事。

華梅梅聽著,像是聽遙遠空間裏的事了,其實她自己到民辦學校也沒多少年。

今天,也可能是張雪兒確實有些鬱悶,也可能是她遇到了華梅梅,她對這好友一通傾訴,結果就把她自己最近的情緒全都帶出來了。

她說,梅梅,說真的,我現在是做著做著就懷疑存在感了,比如,我就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小孩在下午的時候被家長接出去學奧數,這教室好像是被剩下的,因為人不齊了,有的去補了,有的沒去補,沒補的可能是因為沒錢,去補的是因為這裏要“減負”,沒補的因為別人在外麵沒“減負”而發急,這感覺怎麼說呢,我也說不清,這教室好像是被剩下的,那些小孩從我麵前出去我好像是被漠視的、沒用的,那我們在這裏是幹什麼的呢,這感覺我以前還沒這麼強,但現在越來越像是做夢似的。

華梅梅知道張雪兒的意思,這公辦老師如今是不好做的,尤其心理上。

於是,華梅梅輕聲問張雪兒,如果不舒服,有沒考慮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