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幽州留後(八)(2 / 2)

李小喜再次扮演謀士的角色,他向王郜獻計,派遣王處直率兵抵擋宣武大軍,並且暗地裏將王處直的進軍方略透露給了宣武大將張存敬,希圖借刀殺人。被自己人賣了的王處直不出所料大敗而歸,卻出乎意料的率領殘部直接回奔定州奪位,於是王郜逃奔河東,李小喜則於亂軍之中流竄到了盧龍。此役之後,王處直奪得義武軍大權,他當即向宣武請降,被朱全忠保奏為義武軍留後、節度使,義武軍從此歸附宣武。

李小喜逃到盧龍後,果斷應募從軍,加入了劉守光所率領的義兒軍,得到了一個破軍都的番號。

李小喜並不甘心居於人後,加入義兒軍後故態複萌,拉攏同級軍官,討好上級將主。實際上,他的上下活動已經打開了一條升遷之道,在他的努力下,義兒軍都虞候、牙門將畢元福已經將他視為心腹,屢屢采用他獻上的“奇謀”。義兒軍在老鴨堤一戰中的姍姍來遲便和李小喜的“獻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次義兒軍、霸都騎、薊州軍的三方密謀,背後同樣有李小喜的影子,畢元福已經答允李小喜,事成之後“必有厚報”!而劉守光也曾經對他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李小喜在義兒軍中的前景一片光明!

可是,誰知結局竟會如此?

至此,李氏父子率部眾在河北大地上輾轉七年,先後跟隨前盧龍節度使李匡威、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前義武節度使王郜、盧龍義兒軍都指揮使劉守光。在李氏父子的謀算下,他們所侍奉的將主全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台,其中李匡威喪命、羅紹威失權、王郜下野、劉守光被囚,也算是河北大地上無數支武人團夥中的另類奇葩。

讓李小喜無比鬱悶的是,如今投奔的新將主眼見著已被囚禁,義武軍也換了將主,他好不容易看到的一條升遷之路轉眼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叫人情何以堪?這件事情讓他不僅鬱悶,而且傷心——父子兩代不可謂不努力,但李氏的榮耀究竟何時才能出現?

三人回到本部所在營帳之後,兩個左膀右臂又去將各夥夥長叫起,齊聚李小喜軍帳。這些人老老小小,年少的十五六歲,年長的三四十歲,名義上都有軍職,但其實都是跟隨李小喜父子兩輩世代從軍的親友和至交。

好吧,其實這個時候李小喜應該稱為劉山喜,這個名字是劉守光所賜,他還沒有辦法沿用本名,除非離開義兒軍,又或者新到的司全爽真正成為義兒軍都指揮使,那麼李小喜的名字或許就會改為司小喜。

劉山喜皺著眉頭沉思,劉山青和劉山周便將今夜之事向眾人說了一番,眾人頓時破口大罵。可是罵歸罵,接下來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是個擺在眾人麵前的難題。

就這麼一直呆在軍中?劉山喜不敢下這個決心。老鴨堤之戰以及今日的三方密議,都有他的建言之功,這件事情在軍中高級將領間可是人人知曉的,萬一司全爽要秋後算賬,那麼他劉山喜也許不會是第一個挨刀的,但第一批挨刀的人裏麵肯定有他。

離開義兒軍?離開盧龍?如今河北大地上的藩鎮他都跑了一個遍,成德、魏博、義武、盧龍,掌權之人都將他恨之入骨,離開了盧龍,他能去哪兒?幹脆離開河北,去往別鎮?河東還是宣武?一想到千裏迢迢背井離鄉,劉山喜就感到沮喪和無奈,就算他願意拋開一切離開河北,他的部眾們呢?別看他們跟隨自己輾轉流離而不舍不棄,可這都是在故土之內,一旦離開這裏,有多少部眾還願意跟隨?就算大夥兒都願意跟隨,可威名赫赫的河東和宣武能有自己的出頭之機麼?那可是天下間最強大的兩個藩鎮,用戰將如雲、謀士如雨來形容也不為過吧?到了那裏自己還有沒有機會?

想到這裏,劉山喜咬了咬牙,賭徒性子發作,終於決定再次投機一把,所謂富貴險中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三郎、五郎,剛才應卯之時你們看清沒有?司指揮帶來多少人?某記得帳內約莫十來個。”劉山喜問一旁的劉山青和劉山周。

“帳內十來個,帳外守護的似乎有五六十個吧……”劉山青仔細想了想。

“差不多是這個數,加起來總有七八十號。莫非大郎想動手?”劉山周忽然醒悟過來,他眼中閃過一抹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