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黨決戰燕軍大勝的消息傳出來後,偏居山南的楚王趙匡凝便開始做好了出兵的準備。趙匡凝的本意是要趁梁軍兵敗之際,進襲盤踞在山南東道北六州的馬殷。馬殷是趙氏兄弟的死對頭,又是逆賊朱全忠的死忠,對於趙匡凝來說,想要重振李唐,這就是必須先行除去的第一個障礙。
馬殷所受的封國為荊,占據了商州、鄧州、唐州、均州、襄州和隋州,正好卡在趙匡凝北上的路途之中,趙匡凝想要兵進洛陽,為天子重振朝堂,就必須打通這六州之地。
到了正月底燕軍南出太行的時候,正式的消息終於抵達荊州,荊王馬殷死了!於是趙匡凝開始動手,集結兩萬大軍北上,向著六州之地進攻。
二月底,楚軍在漳水畔和抵抗的荊軍狠狠打了一仗,在驍勇善戰的趙匡凝麵前,馬存和馬賓這兩個馬殷的兄弟怎麼可能是對手?一戰而大敗虧輸,兄弟倆率殘兵敗將逃入襄陽城內死守。趙匡凝於是率軍直抵襄陽,開始猛攻這座荊國的“國都”。
四月中,被圍困了幾近兩個月的襄陽終於沒能頂住楚軍的猛攻,趙匡凝麾下勇毅都首先登上城樓,隨後放開南門,楚軍一擁而入,占領了襄陽。馬存率殘部北逃鄧州,馬賓運道不好,卻被楚軍堵在城內,投降後被趙匡凝斬首。
雖然占領了重鎮襄陽,楚軍北伐戰事相當於成功了七成,但是趙匡凝在欣喜之餘,卻始終疑慮重重。他疑慮的不是別的,正是自家胞弟趙匡明。
此時離上黨大戰已經五個多月了,梁王在兗州身亡的消息都已經傳到了襄陽,可趙匡明的生死卻一直未卜。各種訊息紛至遝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已經投降了燕軍的,有說是隨梁王逃至兗州而死的,還有說是死在了薄河泉亂軍之中的,總之根本就沒有個準信。
於是趙匡凝派使者前往河南,向燕軍方麵打探趙匡明的動向。使者來到汴州,卻沒見到燕王李誠中,李誠中這會兒正在泰山與王師範會盟。使者便求見留守汴州的薑苗,但薑苗此刻正忙著改編河南駐軍、泰寧軍和齊軍的各種事宜,正是日理萬機的時候,哪兒有工夫去解釋趙匡明的事情,隻是派了一個虞侯接見了楚國使者。
燕軍大勝諸侯聯軍,使得一幫子燕軍將士都成了驕兵悍將,負責接見的虞侯傲氣逼人,並不正眼理會楚國來使。也不怪這位虞侯,楚軍是參加了梁王主導北伐的諸侯聯軍之一,說起來也是燕軍的敵人,他要能對這位楚國來使有好氣才怪!
什麼?趙匡明是死是活?——這我哪兒知道?
讓我幫你問?——你搞錯沒有?我們這邊忙著呢,河南那麼多駐軍,泰寧軍好幾萬人,整個齊國的緇青兵,都等著我們燕軍去整編呢,哪兒有那工夫!
行蹤?——不知道!
俘虜?——真沒有,這個不哄騙你,有的話早就記了軍功了!
虞侯簡單的回答了幾個楚國來使的問題,便不耐煩的將之斥退。臨起身之前,虞侯忽然想起了什麼,於是送了楚國來使一個消息:聽說趙匡明和朱友恭一起駐守澤州,但是澤州城破之後,就沒有了兩人蹤跡,想要打聽,你去澤州再說吧。
虞侯當然不會告訴楚國來使,趙匡明和朱友恭都很有可能是在澤州城牆被轟上天去的時候給炸成齏粉了——這是軍事秘密,當然不可能向楚國來使解釋。
使者回到山南的時候,趙匡凝正在圍攻鄧州,隻要將鄧州城內最後一股馬存率領的荊國殘軍消滅,就打通了前往洛陽的道路了。
聽了使者的回話,趙匡凝當即氣暈了過去。堂堂一國諸侯之弟,竟然就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始作俑者還如此氣焰囂張,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趙匡凝的拚命催促下,楚軍爆發出強悍的戰力,竟然一舉攻克了鄧州,將馬存抓了個正著。當天,馬存就被趙匡凝殺了,算是勉強消了消趙匡凝的心頭惡氣。
至此,山南東道大部分都入了楚軍之手,不過楚軍也消耗過甚,不得不在鄧州停了下來。趙匡凝雖然很想直接提兵北上河南,親自向燕王詢問自己胞弟的下落,但他不是魯莽之輩,一直在努力恢複實力,坐守鄧州,等待兵源和輜重的補給。
一直等到六月初七,洛陽的詔書傳來的那一刻,趙匡凝終於忍不住了,他勃然大怒,當著手下文官武將的麵,將詔書一把扯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