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完畢,緊接著又進行了客祭,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文,在道師先生富有韻律又滿懷深情的念唱下,令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念到誰家的,誰就會走上前去,行跪拜禮,接受幫忙人給帶上孝布。
到了淩晨兩三點鍾,要舉行一次敞棺儀式,讓親人們做最後一次的遺體告別。
時間快到時,許采薇輕輕的起身下了床,給兒子蓋好被子,才和妹妹許采墨一起慢慢地走出了房間。
敞棺時,很多親人都會過來道別,這算是真正的最後一麵了。
看到秋荻臉色灰白的躺在棺木中,許采薇母女和秋荻的侄女及幹女兒們,又痛哭了一場。
敞棺儀式結束,道師先生緩緩的將棺木封上,從此之後,天人相隔,就再也不能相見了。
本來做法事,就是要等法事做完後,才會讓逝者入土為安的,不過由於天氣還不算太冷,道師先生就建議先安葬後,再繼續在家做法事。
許采薇一家覺得道師先生說的有道理,也沒有什麼意見,就同意了這樣的安排。
第二天早晨,打鳴的公雞才叫了三遍,天都還沒有完全亮,道師先生就按時辰準時發引。
幫忙的人都已經到場,將棺木綁好,弄成十六個人一起抬的,出門儀式完成後,浩浩蕩蕩的隊伍就向山上出發了。
依然是敲鑼打鼓,鞭炮聲聲,長號、嗩呐、蘆笙隊也隨行上山,頭戴孝布的晚輩親人,白茫茫的一片,加上哭喪的和前來悼念的親朋好友,一路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墳地就選在千峰嶺頭上的龍頭山,與紅雲山隔溪相望,山勢如龍頭,坐北朝南,視野開闊,山下就就是雲溪,據說這裏是一塊風水寶地,所以山上已經有不少墳地了,秋荻的墳地在靠近山頂的地方。
安葬好之後,送葬的隊伍才漸漸地往回走,走在最後的是許采薇母子,以及許采墨、雲歸遠、陸望晴、韓江雪、梁夢樵等一些至親的人。
此時已是深秋時節,漫山的紅葉在秋風中翩翩飛舞,然後又緩緩的掉落,完成了它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燦爛。
陸望晴作為雲歸遠已經請媒的未婚妻,所以也帶了孝,這兩天,她主要陪伴著秋子瑤,看護秋子溪、秋子瑜和秋子寒三人,還一起放鴨放牛。
看著嶄新的墳頭,許采薇痛的幾乎難以挪步,許采墨和秋子瑤一人一邊的扶著。
幾人一步三回頭的慢慢離開,許采薇突然啞聲向秋子鴻問道:
“子鴻,那壇酒跟你爸爸一起下葬了嗎?”
秋子鴻輕聲回答道:
“已經一起下葬了,我看著的!”
“那就好!”許采薇這才放心的離開。
他活著的時候,許采薇總是反對他喝酒太多,可是現在走了,卻又害怕他到了下麵沒酒喝,還得給他陪葬了一壇好酒。
秋荻入土為安後,道師先生和主人、客人們,都相繼的回到了秋家。
在秋家幫忙的人,還在緊張的做飯、炒菜。
院子和屋裏,都擺好桌子,放好了爐灶和碗筷,大家都圍著爐灶坐著,在等著開飯,大多數人就坐著聊天,也有少部分人在玩撲克等著。
道師先生和記禮的在堂屋兩邊的耳房,其餘的客人都在院子裏。
由於客人太多,一次根本就坐不下,所以還有不少人都在邊上站著或者坐著,等待下一輪再吃。
在院子門口,燒著一大堆柴火,邊上也圍著不少人,等木柴燒成炭火後,幫忙的人,要把燃燒著的炭火分到每桌的爐灶裏。
這餐飯是正席的第一輪,不少客人吃過飯後就要回家去了。
快十一點鍾時,飯菜終於已經完全做好。
秋楓燃放了一掛鞭炮後,就正式開席了。
院子裏放著三大甑子的飯,鞭炮響起後,不喝酒的人都拿起碗圍到了甑子邊上,準備盛飯,其中以小孩子和婦女居多,場麵一時有些混亂。
小孩子們爭搶著去拿飯勺,大人則圍在邊上等著。
有三個負責倒酒的人,每個人手裏提著一個裝滿酒的酒壺,一桌桌的去給客人倒酒,並禮節性的招呼客人們慢慢喝。
有些客人會客氣的說:“少倒點,少倒點,酒量有限!”
倒酒的人則會熱情的勸幾句,要是客人再推辭的話,也就隻好到下一桌倒酒去了,畢竟客人太多,也不能總是停留在一桌上。
剛倒完酒,就開始上菜了,上菜的要四個人,把院子分成四片,每個片區有十幾桌人,一人負責一個片區。
菜是一樣一樣的上,大人們比較斯文一些,等上了兩三道菜後,才慢慢悠悠開始動筷子。
而小孩子就沒有那麼多規矩了,一個菜剛倒進鍋裏,大家幾下子就搶光了。
動作快的能夾到兩筷,動作慢的隻夾到一筷,鍋裏就光溜溜的了,吃完後,一人拿著一碗米飯,停下來坐等下一道菜上來。
所以一般大人也不和小孩子坐一桌,看到小孩子們搶菜,有的會在一邊嗬斥幾句,叫他們慢一點,有的則看著熱鬧起哄,給孩子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