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散去後,弘治皇帝覺得可惜。
能考進京城為官的人,是千裏挑一的棟梁。
可因為官話說得不好,而不被重用的官員,在前朝比比皆是。
“朕雖然知道這個道理,可重用不是,不重用也不是。”
重用的話,就如同今日在朝堂上,他們說的官話,其他人聽不懂。
不重用,就會漏了有識之才。
劉健知道陛下的意思,附和:“陛下所言極是,六部和各衙門,有許多官話說得晦澀,卻才識出眾之人。
冷落他們,既傷讀書人的心,也不利於朝廷推行盛世。”
元朝的中原音韻推行了百餘年,在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
但是大明推行的口音,是洪武正韻,融入了南方音韻。
它與中原的腔調不符,與讀書人習慣用的傳統音韻,更是大相徑庭。
“若讀書人不認可,推廣官話就難辦了。”李東陽道。
讀書人在私塾教書,孩童皆從私塾先生那兒學的官話。
若他們不願意學,官話就無從推廣。
“此事不可再拖,朕就是下十三道禦旨,也要將官話,推廣天下。”弘治皇帝道。
蕭敬弱弱地提醒一句:“陛下,是十四科道,還有海南布政使司。”
這個新的小布政使司,總是被陛下遺忘。
李東陽搖搖頭,下聖旨有用的話,文皇帝早就推廣開來了。
天高皇帝遠,窮鄉僻壤無官差,難道還能監察到私塾不成?
…………
工部,
馮貫回到值房後,總是隱隱聽見嘲笑聲,誒,日後說什麼,也不在朝堂上諫言了。
曾鑒走過來:“無礙,你不必理會,本官剛入朝時,也有鄉音。”
“下官感激部堂寬慰,今日在朝堂上,吐音不清,令部堂蒙羞了。”馮貫慚愧道。
曾鑒愣了半天,硬是沒聽懂他說什麼,擠出一絲笑意,走開了。
聽聞馮貫和李成方,在朝堂上出醜,六部鄉音重官員,紛紛低著頭,生怕有人找他們說話。
見了人便躲開,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
東宮,
嚴成錦坐在錦凳上,聽劉瑾彙報天堂監獄的督造進度。
“大人,滿加剌國遍地都是銀子,沒有人撿,隻要給糧食,他們願拿命來換。”
劉瑾跪在地上,眉飛色舞地稟報。
朱厚照對滿加剌國十分好奇,尤其是聽到遍地銀子。
他惡狠狠地揍了劉瑾一頓:“狗一樣的東西,你知本宮籌備軍隊,怎不偷一些銀兩。”
嚴成錦捂住耳朵,以免聽到朱厚照大逆不道的狼虎之詞。
私自招募軍隊,那是要砍頭的。
劉瑾抱著腦袋:“奴婢光記得給嚴大人找橡膠樹了。”
嚴成錦起身:“殿下,臣走了。”
“老高可是要去見父皇?那花生與玉米一樣,能當主食,本宮說得對不對?”
老高這狗東西,專門命張賢種在暖棚裏,還命人隨時通報,必定是了不得的寶貝。
“殿下猜對了一半,那是寶貝,可不是主食。”
嚴成錦如實道。
他來到了奉天殿,向弘治皇帝道:“陛下,臣請乞,在滿加剌國、朝鮮、安南、島國、韃靼、吐蕃等國,
推廣官話,統一天下語言。
各番邦來朝貢,和商人間的貿易,將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