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推廣天下(2 / 2)

推廣官話,對於推動大明經濟繁榮,有巨大的好處。

番人張口,就能講大明的官話會讓交易更順暢。

且,大明的官話,將會成為天下唯一的通用語言。

這放在後世,是極具有前瞻性的善政。

隻是不知,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能否意識到。、

其實,朝鮮和島國受大明的影響最大,士大夫多會說官話。

朝鮮官話的訓民正音,正是改自於大明的洪武正韻。

劉健搖頭:“今日在朝堂上,你也瞧見了,官話在大明推廣,尚且寸步難行,更遑論番國?”

弘治皇帝點點頭:“朕何嚐不想推廣官話,可文皇帝早有推行,鮮有成效。”

李東陽頷首,高皇帝定都南京,官話便以南京一帶的江淮話為準。

而文皇帝在位時,在京城推廣江淮話,不見成效。

嚴成錦望著內閣三公,來之前,他早已想出了推廣官話的策略,猜測到種種可能。

後世有普通話考試,分為甲等和乙等,甲等最高,乙等最低。

可以用於推廣大明官話。

可是,現在說出來會不會引來內閣不喜。

“臣有一個法子,或許可行可以推廣官話。”

每當此子用或許,臣當不當講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完全的把握。

隻是,此子總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弘治皇帝早已知曉他的套路。

內閣三人看了過來,若能在大明推廣官話。

日後朝廷取士,交流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弘治皇帝麵色不變地道:“嚴卿家不妨直言。”

“每年秋闈和春闈過後,可在京城增設官話講學,讓秀才們應考,考過後可得甲等和乙等類憑證,甲等中又分一二三級。

憑此證回鄉做私塾先生,或當一方官吏,每月可得朝廷發放,半兩紋銀。”

這其實就是普通話考試。

朝廷府庫充盈,能發得起這半兩紋銀。

想要全民普及,怕是不可能,流民和百姓你教授他半天,未必能聽懂你在說什麼。

隻能從讀書人和娃娃抓起。

韓文卻蹙眉:“讀書人視金錢為糞土,豈會在乎區區半兩銀子?”

官話之所以難以推行,正是因為讀書人瞧不起啊。

嚴成錦早已想過這種可能,他微微抬頭看著弘治皇帝,又躬身道:“臣方才說的,隻是第一步。”

又來了,又來了……

弘治皇帝極不想讓此子說下去,可推廣官話,利國利民。

倒想看看,此子還想說什麼。

嚴成錦道:“還請陛下,將官話納入科舉考試中!”

將官話納入科舉,看你學不學……

可以想象,教官話會成為一門手藝。

隻要官話說得好,平頭百姓也能當教官話的私塾先生。

他們散落到大明的各處,謀取生計,大明的官話,就推廣開來了。

“將官話納入科舉,對南方的讀書人豈不是不公?”

“即便你要考,又以何標準來評測打分?”

李東陽等人一針見血。

倒要看看,此子還有沒有第三步,如果有、就算本官輸。

嚴成錦不知道李東陽等人的想法,仔細斟酌片刻,道:“南方的考題,難度自然要低一些,再者,官話隻占一題,不影響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