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破,皇城。
在一頂紅色的四抬大轎中,王鏊偷偷用熱毛巾,搓了搓臉,才走下轎子。
百官陸續朝左右掖門走去,準備上早朝。
這時,青衣黑帽的門皂走過來:“王大人,王瑞大人想見您,說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王瑞在吏部衙門坐衙。
吏部衙門和宗人府,都在皇城以東,坐東朝西。
離宮門有些距離,快要上朝了,王瑞這時候找他幹什麼?
王鏊想了想:“不去!”
門皂又小聲道:“王大人說,您不去的話,就告訴您,昨日韓文去了安定侯府。”
至於嚴成錦,王鏊是聽說過,他丁憂回鄉三年,此子竟然入閣了……
離譜,實在離譜!
也不知他如何諂媚陛下,升遷速度,令人咋舌。
廣庭中,韓文看見嚴成錦走來了,便走上堆著笑意:“賢侄啊,昨日世叔脾氣衝了些,你莫要生氣,登門拜訪,是有事商量。”
平日以大人相稱,今日,卻喊賢侄。
韓文老臉微微一紅,尷尬得不知所措,臉色無比複雜。
嚴成錦問道:“韓大人是說,內閣舉薦之事?”
“正是,戶部有王瓊足以,本官想去吏部,替朝廷分憂。”
內閣三公要舉薦王鏊,難以改變,他隻是區區東閣大學士,內閣末輔。
並無實權。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內閣三公舉薦王鏊,雖然板上釘釘,但本官有四成把握,讓韓大人任吏部天官。
隻是,韓大人要答應本官一個條件。”
韓文眼神遲疑不定。
四成把握,再加上兩成,就有六成了啊!
但此子是東閣大學士,內閣的末輔,連他都辦不成的事,想必不會簡單。
“賢侄說說。”
嚴成錦道:“下次本官改製,韓大人需支持本官。”
韓文瞪大眼睛,果然這家夥沒憋好尿,改製輕則傷及祖製,重則得罪士紳的利益。
近百年來,各項製度都已完善。
“若是利於天下百姓,本官自然不反對。”
“那便說定了,還請韓大人,把這份契書簽一下。”嚴成錦掏了掏袖口,翻找了一會兒,抽出一本冊子。
韓文神色僵硬在臉上,竟有種被人下套的感覺,此子是早就準備好了吧?
再仔細閱讀每一個字,乃是一封保密契書和君子協議。
“麻煩韓大人快一些,本官思考計策,需要時間,就快要上朝了。”嚴成錦催促一聲。
韓文左右看看,深吸一口氣:“先說好,利於天下百姓,利於朝廷盛世,本官才支持!”
“這個韓大人不必擔心。”
等韓文簽了字,嚴成錦又從袖口掏出紅泥:“順便蓋個章吧?”
順、順便?韓文氣得牙齒打顫,這是順便的事嗎?
想了想,他還是伸出手,在落款上按下手印。
用裏衣擦了擦,可不能讓錦衣衛知道,韓文道:“本官可是畫押了,你莫讓本官失望。”
“韓大人莫高興太早,本官說了,隻有四成把握。”
嚴成錦說道。
走到左掖門,金鍾響了。
百官持著芴牌,滿臉恭敬地走進奉天殿。
韓文心有疑慮,嚴成錦說內閣會舉薦王鏊,王鏊離開京城三年,不僅無功,還領朝廷俸祿。
劉公再舉薦不準,也不會舉薦王鏊吧?
弘治皇帝掃視下方一圈,才緩緩地道:“內閣有事要奏嗎?”
大殿中,所有大臣心照不宣,齊齊看向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