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天官,管轄文選司、驗封司、考功司、稽勳司,負責任命和考核官員,權柄隻在內閣之下。
昨日,從文吏口中得知消息。
內閣今日,要選出兩位六部部堂!
劉健站出來道:“吏部尚書,是百官之首,吏部有不少疏奏,送到了內閣,臣能閱一時,卻不是長久之計。”
“內閣想舉薦誰?”弘治皇帝問道。
“內閣想舉薦,吏部右侍郎王鏊,為吏部尚書!”
劉健躬身後,李東陽和謝遷點頭,表示讚同。
韓文不可置信地張著嘴巴,嚴成錦說對了,此子沒有騙他,真是王鏊!
吏部天官總共有兩個人選,一人是王鏊,一人是韓文。
百官意料之中。
嚴成錦站出來道:“臣卻想舉薦,戶部尚書韓文!”
劉健沒好氣地回過頭,此子要搞內鬥不成。
百官滿臉錯愕,內閣有不同意見?不過,在他們眼中,嚴成錦靠彈劾上位,卑鄙至極,算不得大學士。
而且,三公一同決定,絕無可能更改了。
韓文抿著嘴唇,陷入沉思中,此子怎會平白無故舉薦他?
“嚴卿家,可是覺得王卿家有何不妥?”弘治皇帝眼神直勾勾盯著嚴成錦。
“王大人丁憂回京,對京城諸多變製生疏,
韓大人執掌戶部,不論是督修大運河,還是出兵九邊,皆需動用靡費,可謂了然於心。
臣以為,韓大人比王大人更能勝任!”嚴成錦道。
一個退休了三年的官員,忽然出來當一把手。
若天下吏治不變還好,可這三年來,大明有了諸多的變化。
站在大局上,韓文更能勝任一把手。
王鏊不服氣道:“誰說本官對朝中政事不熟?!”
“陛下,臣想出三道題,考考王大人,若王大人能答對兩道,便是臣多心了,王大人如何?”嚴成錦說道。
王公千萬不要答應啊!
百官著急地看向王鏊,此子的問題,就如同他府上的暗語,沒一個是常人能答上來的。
“你說吧!”
王鏊冷哼一聲,在家鄉守喪時,常常看邸報,豈會不知朝事?
蕭敬神色緊張,完了……
嚴成錦道:“王大人請聽題,敢問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員,共有多少人?”
吏部執掌百官,六品以上的官員,並不算太多。
身為吏部的部堂,理應是清楚的。
弘治皇帝目光落在王鏊身上。
王鏊仔細想了想,言之鑿鑿地道:“若是加上武官,共計有一千七百八十四人!對吧?”
李東陽心中歎息一聲,微微搖頭。
戶部右侍郎王瓊暗自替王鏊惋惜,第一道題,就答錯了。
大殿中,氣氛有些沉悶。
王鏊感覺不對勁,有些慌了:“難道不對?”
嚴成錦不回答,卻看向了韓文:“敢問韓大人,京城六品以上官員,共計幾人?”
“一千八百二十一人,增設了都察院的府、州、縣衙門,都為六品,此外,還有戶部海關的督官,以及配備的監察武官。”韓文如數家珍道。
王瓊頷首點頭:“韓大人說得不錯,王大人,您說的,是三年前的官製了。”
戶部需核算俸祿,故也知道京官的人數。
弘治皇帝看向吏部的主簿:“梁卿家,對嗎?”
“韓大人所言不錯。”
王鏊宛如石像般,僵硬又羞恥地站在那兒,看向嚴成錦:“第二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