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尼感開渡 金闕診真龍(2 / 3)

金鑾殿內兩邊玉柱之上,金龍盤踞,鳳凰盈飛。中央丹鶴展翅,昂首欲啼。金爐銅鼎,淡香浸殿。彩緯輕綃,玉屏晶壁;擁護著一道高高的玉階直通寶座。馬皇後著一身彩鳳滾金袍,頭戴蹙金孔雀,神態威儀莊重的坐落在金雕鳳椅之上。身後兩旁侍立著兩個執掌翠羽寶扇的宮娥。前方兩名太監分侍而立。文武百官皆身著錦帶華袍,頭戴紫金紗帽,手捧玉珪,分級而列。個個氣宇非凡,豐神夷衝。

二人低首垂臂,謙卑而入。

醫官恭誠榮稟道,“齊稟皇後娘娘,奴才已將樂善神醫帶到。”

“草民薛慕雲,叩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他邊跪邊答。

馬皇後見他唇紅齒白,衣著素雅,一身清骨,不由的吃驚。她本以為來者應是個風燭殘年的老者,未料卻是個風度翩翩的俊俏少年,將信將疑道,“神醫青春幾歲啊?”

他不卑不亢的道,“回娘娘,草民今歲年方二十有五。”

她又道,“想必你對聖上的病情也有所了解了,你可有把握醫治?若是信口開河,你可知有欺君大罪?”

“回娘娘。”他回答,“草民雖對聖上的病情有所旁聽,但草民並未親自替聖上診視過,更不知道聖上身染何疾,所以請娘娘容草民不敢枉作保證。”

她見他說話條理清晰,大方得體,態度誠懇,不由的增添了幾分信任。她點了點頭道,“那就請神醫先替皇上診治吧。來人,起駕。哀家這就帶神醫為皇上診治惡疾。”朝臣皆山呼恭送。

一路穿廊過庭,轉眼便至乾清宮。馬皇後吩咐宮娥彩女搬來一些診治必要的桌凳,器具等安放在龍床前完畢,便請他上坐診治。

他道,“草民一介寒士,恐有汙聖體,請榮草民用家傳之法為聖上診脈。”

馬皇後道,“神醫有任何方便你診視的提議,哀家準奏便是。”

“謝娘娘。”他說著便從行囊中取出幾根細絲,道,“草民隻需要人將我手中的絲線係在聖上的手頸上,這樣我便可以替聖上懸絲診脈了。”

在場之人無不為他的話感到詫異萬分,人人都隻見過醫者以手診脈,卻未見過懸絲診脈,認為他未免太過狂妄。馬皇後雖也感詫異,她卻知道這懸絲診脈是醫學中一門高超的技藝,但從未親眼所見,聽他一說不禁好奇,笑道,“神醫果真名不虛傳,這診脈的方法更是別具一格。哀家也想見識見識這懸絲到底如何能神奇診脈。”說著便指派兩位太監把絲線的一端係在朱元璋的手頸上。他拉著絲線的另一端細細凝神靜氣的把脈。

診脈完畢,擬好藥方之後,他便向馬皇後懇求親自煎熬,並親手照顧聖上飲服,假借他人之手恐有不夠周全之處。實際他是有雙重憂慮;一來因事關薛家香煙後代;二來也因常聞深宮蘭苑爾虞我詐,欲借機會阿諛奉承,暗中圖謀者比比皆是。為免遭人利用,落得誅連九族,所以凡是親力親為,免卻不必要的麻煩。

馬皇後聞言感其誠摯之心,心中甚為歡喜,故此當下應允,並下令除留下幾個宮娥太監從旁輔助外,其餘等人未得她口諭一律不得靠近皇上養病的寢宮。

得此聖諭,他心中放寬了少許,便開始專心致誌的配置藥方,細細搗碎,用靈泉之水浸泡一刻時,再運用武火和文火依次煎熬。煮到水低過藥材少許,飄出一股濃鬱的藥香之後,便用勺舀出,盛在玉碗之中,待其冷卻後便給朱元璋飲服。馬皇後從旁監督。

伺候完畢。她問,“皇上一直昏迷不醒,哀家很是擔憂。飲用此藥後幾時便可轉醒?”

“回娘娘。”他道,“皇上因耽誤了些時日,所以病情來得嚴重,至少要三天後才會有起色。大概五日之後即可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