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天 心安理得 善惡有報()(1 / 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矛盾是世界事、物發展的動力,相對論無論哪裏都是存在的。

你能懂美麗,能知道善良,不正是因為有與他相反的惡、不善來對比嗎?有無,長短,高下,前後等等,既是相反相克,卻也相生相形;正是相克相生,才有了發展。最簡單的就是台階了,站在平地,第一階是高;可占到第二階,第一階便是下了。如此高下輪換相生,人才能爬高。

占有與放棄同樣如此。

所以,有道有德之人,做事的心態便是“無為”。無為不是不為,它隻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態,一種放眼“當下”的修養;無論做什麼,不要牽掛過去,不要擔憂未來,把現下的工作做好就是了;至於最後的功果如何,現在不必在意。

這才是無為。

而真正到了收獲之時,順其自然便是了。

功勞歸己,不用推辭,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正因為是自己艱辛的勞動,也不用太過於興奮,有勞有得不是很正常嘛?

功勞不歸己,被人搶占,也不用心中不平。首先,自己該做的努力都已經做了,無論說起什麼,都對得起別人對得起自己的心,沒什麼遺憾;其次,是自己的總會是自己的,誰做的努力更多,誰付出的勞動最大,總有旁觀者;而占有者自己肯定更明白,他占有了你的功果,自然要用其他來補償,至少他要付出心靈的虧欠來做代價。

所謂“善惡有報”,不隻是口號。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或許,同樣態度對你的不是你曾經對待的人,而是旁觀者。

這便是報應。

再者,收獲一份,就相當上一台階;再上台階是好,可誰願意下來回到平地?那麼,總有一天,當你站的高高,就要失去平常心,就要患得患失。如此想來,你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

所以,聖人無為而治,“作而弗辭(幹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正因為沒有占有,無所謂失去,保持一份坦然,沒有憂患之心,做事就會更有效率。

弗居,所以弗去;沒有失去,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更有收獲。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