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三天 有利無用 不失偏頗(1 / 1)

道經第十一章

卅輔共一轂,當其無,有車隻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注:卅:三十。輔:車輪輻條。轂:車軸。戶:門。牖:窗戶。戶牖,代替屋室的結構。

經典的武俠小說、武俠劇,肯定有《射雕英雄傳了》,而說起它來,第一個想起的會是什麼?

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還是東南西北中五大絕世高手?或者是老實敦厚的郭靖、玲瓏剔透刁鑽機敏的黃蓉?

當然,那個沒有正形、天性玩鬧,卻又赤心無邪的老頑童,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之餘心中感概不已吧。

那麼,老頑童周伯通的絕技是什麼?

雙手互搏術?

不錯,可是這隻是一種技巧,算不得一般意義上的武功吧?

不算雙手互搏,那就是空明拳了。

金庸大師寫到這套空明拳,其中所取的“道”正是“蜒植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周伯通的話說:“這隻碗隻因為中間是空的,才有盛飯的功用,倘若它是實心的一塊瓷土,還能裝甚麼飯?”

這些,其實不就是”無“的功用?道理多麼淺顯,可誰曾想過?

有無相克的矛盾,有了萬事萬物發展的動力;而有無同源相生的玄妙,帶我們進入了“道”的“眾眇之門”;可是“有”、“無”兩者又各自有其功用,便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空明拳用的是無,太極拳的借力可以說是無,而打力或者可以認為是有。

過年有個節目,李琦老師說過這樣的一件事:現在的小孩子們,經常以為我們70、80年代什麼都沒有,想玩,沒玩具;想出去,沒車;看電視,還是黑白的;電腦、電話等等更是一無所有。所以,他們總以為我們童年過得好苦。可是我從不以為這樣,那時候用鐵絲、鉗子自己做彈弓玩,拿紙折小東西耍,我們照樣玩的其樂無窮。他們小孩子現在倒是什麼都有了,可拿個鉗子鐵絲讓他做個手工品試試,隻怕鉗子怎麼用都不會。

他這番話不就是生活中的有無?無玩具,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做自己想要的東西;現在倒是有了電腦遊戲,有了手機遊戲,可是卻似變得”笨了“。

我手機裝了個遊戲回家了,我還沒玩,七歲小侄子拿著玩的那叫一個歡實;可是,拿張紙,讓他折個飛機都不會。

我在這個年齡時候做什麼?

拿紙張折四角與人玩耍;而現在呢,小孩子們花一塊錢買幾十張畫了畫的紙片玩當初一樣的遊戲;而折飛機,折花籃,折帆船……所以,他們需要手工課。

現在的孩子可以看電視,有動畫,看《喜羊羊》可以不吃飯;而我們呢?記得為了看一集《變形金剛》,跑遍整個村子,就為了找一家能夠收到信號的電視。所以,現在的孩子出門了都不認識,而我們,是村裏所有大人看著長大的。

我奶奶帶我去姑姑家,去的路上她給我講故事,回來時候要我給她講回來;所以,自小想象力便很是強,故事也能編出一套接一套。現在都是直接拿小孩光盤讓他看,直接的圖像直接的聲音,他們看得倒是不少,記住了多少?能照做多少?

不可否認,“有”,給了人們很大的便利,讓人能用它做更多的事情;可是,“無”,卻更給人無限的空間,無盡的發展。

所以,看待事物,不僅僅要看他有多麼高新,同時也要看他有什麼缺陷,看他還有多大的空間。用“有”的物質讓我們工作的更有效率,更好的改造生活;還要保持“無”的狀態,時刻充實自己,創造無限的美好。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