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濱河路.東橋上
江如鐵背著兩個書包不快不慢的走著,一個書包是他自己的,一個是範玲兒的,
範玲兒是範威的女兒,江如鐵父母葬禮上的那個女孩兒,範威就是說話的那個大漢,他是江如鐵父親最好的朋友,戰友,兄弟!俗話說“物以類粉,人以類聚”,範威也是一條重情重義的漢子,他收到江建軍的死訊後丟下手中的一切立即趕往上海,江建軍的葬禮就是他一手操辦的,那三四天,他幾乎沒有合眼。
葬禮完成以後,範威在相關部門取得了江如鐵的監護權,又在律師的陪同下清點了江建軍夫婦留下的遺產,現金存進了銀行,房子沒有賣,而是委托上海的一個戰友幫忙租出去,將來江如鐵回不回上海那個家要由他自己來決定。
範威89年參軍,後來進入特種兵行列,04年以中尉軍銜退伍,當了整整十五年兵,在老家德陽買了套房子定居,現在在一個押運公司當主管,他妻子曹麗則在一家銀行上班,不敢說很有錢,但過得也比較的寬裕,養兩個孩子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
範威和曹麗因為工作的原因缺少時間陪女兒玩耍,江如鐵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城市裏的獨生子女總是比較孤單!江如鐵的懂事和不符合年齡的沉穩也讓他們很放心,所以範鈴兒上下學的任務就交給了江如鐵。
“流兒哥哥,快看,那個老爺爺釣了好大一條魚!”範玲兒拉著江如鐵的衣袖一陣搖晃,滿臉的激動,
德陽市算不上什麼大都市,但總體實力卻絕對不弱,工業、農業、地理、人文、名人等方麵就全國來說都zhan有一席之地,可以說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平地有平地、要文物有文物、要交通有交通、要吃的有吃的、要看的有看的、要玩兒的有玩兒的……要人?多的是,足有三百多萬!並且消費水平也不高,
如果單論市區的居住環境,全國恐怕沒有幾個市能比得上!一條寬大的凱江河穿城而過,碧波蕩漾,兩岸清風扶柳,德陽又是出名的石刻之鄉,各種美妙的石刻遍布,增添了不少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氣息,端的是一個過日子的好地方!
流兒是江如鐵的小名,與大名一剛一柔,決然相反,當然,也隻有最親近的人才會這樣叫他。
江如鐵微微一笑,快走兩步,一邊說道:“嗬嗬,等放假了我們也來釣魚。”
範鈴兒一雙漂亮靈動的大眼睛瞬間睜圓了,不敢確信的問道:“真的?”
“恩,”江如鐵溺愛的拍了拍眼前這張精致得如同洋娃娃的小臉蛋,“不過有個條件……”
“什麼條件?”範鈴兒急急問道,
城市裏的生活條件比農村是要好得多,但孩子們玩耍的空間卻少了一些,抓泥鰍、釣魚、爬樹、打沙包、躲貓貓等遊戲是他們想做也做不了的,一來是因為環境問題,高樓大廈就像是一道道的圍牆,占據了遊戲的場所,削弱了人們之間的聯係,二個就是放假的時間被各種各樣的補習、學習所剝奪,他們的童年無疑被縮短了許多,也無趣了許多。
小孩子對新奇的玩意兒總是向往的,現在有親身體驗的機會,範鈴兒如何能不激動?
“期末考試要拿年級前三才行!”江如鐵狡黠的眨了眨眼睛,一點也不像是個孩子。
“說話算話,不然是小狗,”範鈴兒嬌憨的皺了皺鼻子,揮動著小小的拳頭,大有騙我小心我揍你的味道。
範玲兒今年六歲半,正在讀二年級,江如鐵九歲,四年級。兩人的成績都不錯,每次考試都是班級前三名,要拿年級前三不是很困難的事兒,範鈴兒很有信心。
“一言為定!”江如鐵伸出了小指頭,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兩個孩子嬉鬧著往家走去。
江如鐵到德陽已經有四個多月了,範威夫婦無微不至的細心照顧和開心果般的範鈴兒讓他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漸漸的從失去父母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雖然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但也能正常的生活了,
範鈴兒對家裏忽然多出個哥哥來並不抵觸,反而十分歡迎。雖然開始的時候她會因此吃味,但後來慢慢的發現自己多了個玩伴和照顧她的人,也就忘記了這個“哥哥”分享了原本屬於她的父愛與母愛——孩子的心是純潔的!
河邊的風吹著頭發飄動,範鈴兒蹦蹦跳跳的在樹林裏雀躍著,江如鐵依然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麵,微笑著看著這個仿佛跌落人間的精靈……
兩人穿過小馬路——河邊的這一片都是住宅區,來往的車輛比較少,所以路也比較窄。
範威家所在的小區名字叫濱河花園,有十二幢樓房,每幢六層,每層三個單元六家人,江如鐵算過,一共有四百三十二家人,也算是個比較大的小區。
範威家在八幢三單元三樓,三室一廳,一廚一衛,麵積偏小,但位置很不錯,能夠看見河,光線適中,也不會對著太陽曬,江如鐵很喜歡這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