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君臨亭下,詩詩惜別(1 / 2)

亭子叫做君臨亭。

這個名字不知道是誰起的,或許當初建造這個亭子的人是為了送別一個君子。

可惜蔡鞗不認為現在的自己是一個君子,或許連偽君子都算不上。

亭子是普通的杉木構造,雖然不大卻小巧玲瓏,石桌兩尺方圓,擺滿了酒菜。

蔡鞗等人一一落座,沒有過多的客套,朋友之間這些虛禮更是不必在乎,灑脫一些反而更好。

君臨亭旁有一棵垂柳,隨從們則是靠在垂柳之下吃著一些點心,至於蔡鞗的呼喚也難讓他們一起入桌。

今日的天氣並不是十分的炎熱,但是蔡鞗還是讓玉蓧取了一些冰塊放進了酒中,這酒本身就不烈,反倒是加些冰塊讓這酒更為甘洌了一些。

“衙內,玉蓧要不為你們跳一支舞助助興吧!”

能進入蔡府的丫鬟可不是一般女孩,沒有一點功底,怕是連廚房都進不去,所以玉蓧從小就有著舞技,比之那紅袖閣的一些舞姬還要強上不少。

“既然玉蓧你提了,我總不能拒絕,就算送給兩位朋友的辭別之禮了。”

蔡鞗說罷,玉蓧嘻嘻一笑,他對著眾人施了一禮之後,就開始舞動了起來。

玉蓧的美,就像豆蔻未開的芬芳,充滿了青春的氣息,舞動的腰肢就像那剛剛展翅高飛的鳥兒。

“日照孤亭碧起鱗,溪頭雁鶩自成群。可憐獨鶴歸何處,萬裏相隨一片雲。”

李綱是一個文人,以文禦武鑄就了傳奇,今日能夠得到這首送別詩,已經證明兩人已經建立了統一戰線。

但是對於周邦彥而言,這玉蓧的舞姿卻帶動了他騷動的心,他較與李綱反而多了對於某些藝術的追求。

“君臨亭中君臨人,杯酒推盞近黃昏。北風蠻冽秋風起,何時歸京紅袖春?”

蔡鞗看著眼前兩位朝臣中的清流,心中也是頗為感慨,不知道是該說這個時代的人過於單純,還是全憑性情說話,既然這兩位都展現了一番自身的不舍之情,那自己不露一手,且不是掉了這朋友的麵子。

“二十裏鋪杯幾盞,蠻夷虎視燕州南。今持聖諭尋次邊,來日與君戰北關。”

蔡鞗吟唱完自己做的詩詞,隨之舉杯一飲而下,滿是豪情。

李綱與周邦彥二人同時舉杯,齊聲說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見,一杯薄酒,送文正!”

知己之間或許一言兩語就能夠彼此托付,誌同道合是拉近彼此最快的捷徑。

兩名清流,諫言無數。

一位衙內,奸臣之子。

這一幕落在了徐寧與王進的眼中,心中紛紛不由一顫,這樣的組合著實刷新了他們的三觀,也對他們彼此的信任深受感動,兩人同時舉杯言道:“敬三位上官。”

“小娘子舞姿雖然優美,卻依然缺了些什麼,文正,你認為呢?”周邦彥笑著看向了蔡鞗,然後頗有意味的笑著什麼。

蔡鞗一看這周邦彥的笑容就知道這老爺子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當下醫生感慨:“若是詩詩姑娘,能夠在此,那該多好啊!”

一聲感慨,卻也是實話。

當下開封府中色藝雙絕的魁首除了李師師,也沒有了別人能夠得此殊榮。

錚……

哪知蔡鞗言語剛剛落下,一聲琵琶之音從李綱與周邦彥的馬車處傳了過來,這聲音隨著玉蓧的舞蹈跳動,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