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負責管理五十二泉村的已經是一個中文名字叫信學林的法國神甫了,爺爺說他小時候老人們告訴他這位神甫身材魁梧,年輕時一頭金發,老了以後是滿頭白發。他中國話講的很好,漢字的毛筆字也寫的也不錯。神甫看了祖爺爺拿來的縣城教堂介紹信以後,發給他們一口大鐵鍋,派手下一個中國人帶他們到第九號房基地去。那個人身材瘦小30多歲自稱姓齊已經在教堂當了五年差,“時間不早你們趕快準備做飯吧,這鍋是從那些空房子裏搬過來的,新住戶每家發一口。燒火的柴你們自己找一點兒,記住千萬別燒能蓋房用的好料。下午神甫會過來給你們講蓋房子的事情,我還有別的事情先走了,以後咱們打交道的時候還多著呐。”
下午神甫帶著兩個中國人過來給他們講解蓋房子的問題,要求不能按地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蓋房,必須按照神甫拿來圖紙的外國樣式蓋房。房子連成一排,每戶可以有一個院子五間北房和東西房各一間,還要把下水道修好。屋頂因為暫時沒有瓦,教堂找來兩位石匠在山上采石加工成石片作屋頂材料。神甫講完以後問;“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嗎?”祖奶奶的大姐夫是個木匠有蓋房子的經驗,他說“我再看看先來幾家蓋房的式樣就可以開始幹了。”神甫說“很好,看來你是個有經驗的人,材料不夠就從那些被拆壞的破房子上麵去取,你們抓緊時間蓋房,過幾天我要把已經搬來的人召集起來丈量分配土地。”
在大姐夫的幫助下祖爺爺的房子工程進展順利,在分到的土地上也種上了蔬菜。十天後大姐夫要回去了,臨走時他對祖爺爺夫妻二人說“這位神甫依我看還不象是個壞人,隻是這裏周圍沒有一個親友,以後的日子你們夫妻可要小心謹慎才是。”祖爺爺搬過來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初,帶來的糧食很快就吃完了。為解決村裏人的口糧問題,神甫要求每家出一個男人去修教堂和小學校,勞動報酬是過冬的糧食,冬小麥種子和少量現金。
小學校的二層西洋式樓房建成後在第二年春天正式開學,由信學林神甫兼任校長並負責神學和算術課,當然是用法語上課。學校還從省城請來幾位進過洋學堂的人來任教師,是否海歸因為年代久遠也無從考察了。五十二泉村的學校信洋教學外國話,這在當時還十分保守的山區裏掀起了一場風波,鄰村那些秀才包括北邊齋樓村的侯舉人都對此痛心不已,成了他們一致攻擊的目標,學生裏也沒有外村的孩子。不過這所學校的教學成績還是非常顯著的,據說從第一屆畢業生開始就有人考上外邊的學校到縣城和省城去上學了。
清末廢除科舉製度之後,小學畢業就能頂過去的秀才,周圍村莊的人終於認識到這所小學的價值。大批周圍村莊的人前來要求入學,超過了學校的容納能力。當時掌管教堂的法國人高森神甫決定對外村的學生收學費,按年齡大小排隊,先收年齡大的學生,以後再收年齡小的,逐步使能交的起學費的學生都能有學上。到民國時期這所學校已經成了本鄉最好的學校,除抗戰時期以外每年都有學生考到山外麵的學校裏去。那些在外麵發達了的學生後來在本村本鄉修公路,通電,通電話時都出了不少力。
新五十二泉村沒有地主,但這不等於除去繳納政府的糧和稅以外就沒有其他負擔了。村裏的山林和土地歸教堂所有,主管教堂事物的神甫也就相當於是個大地主。村裏人要負擔教堂和學校的各項開支,還要上交教區一部分,當然村裏的孩子也享受免費上小學的待遇。信學林神甫掌管教堂事物時他想把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引入這個小山村,從國外引種了蘋果,草莓,酒用葡萄和一些洋菜品種以及新的糧食作物品種。不過神甫不想把發財的本領都教給中國人,草莓和酒用葡萄都運出山去供縣城教堂釀酒用,從沒讓本村人學過釀酒技術。不過與周圍村莊比較起來五十二泉村農民收入水平還是要高一些,在整個20世紀都是本鄉的一個富裕村。
信學林神甫對當地還有一個貢獻是首次把西醫引入了山村,宣傳了計劃生育控製人口觀念。自打有計劃生育這項工作以來五十二泉村一直是先進單位,和迪芳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還在教堂附設了一個由他自己負責的小門診所,他走後一直由教堂繼任的神甫負責,上個世紀50年代教堂被關閉後才移交給村裏,80年代合作醫療取消後門診所關閉改成村委會辦公用房。至於信學林神甫什麼時候離開了五十二泉村,老年人們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是鬧義和團的前一年,大概是1899年。他走後由法國人高森神甫接替,1915年換成還是法國人的波神甫波尼亞托夫斯基。1929年波神甫走後教堂裏就再也沒有外國人了,小學校課程全改用中文,從1943年抗日民主政府接管學校起取消了神學課。
三
一個星期天中午父子倆從葡萄園幹活回來吃中午飯的時候媽媽說“城裏駱勇彬駱大哥來電話說他們兩口子中午一點到,已經電話約好兩點讓你陪他們去和村委會的人見麵,商量他出30萬元維修教堂的事。他特意在電話裏說為不給我找麻煩不在咱家吃中午飯,晚飯有可能在咱家吃。”辛迪芳問爸爸“爸這駱大伯我怎麼沒什麼印象?”“他在咱們村插隊住在咱家的時候我和你媽還沒結婚,當然也就沒有你了。他下鄉時住在咱們家西屋,後來他回城以後也來過村裏幾次,那時候你還小自然也就沒有印象了。”一家三口吃完飯收拾幹淨剛要休息外麵傳來了汽車喇叭聲,爸爸說“一定是客人來了,兒子跟我去迎一下客人。”父子二人還沒有走到大門口,客人已經走進來了。“兄弟,這幾年過的怎麼樣,這是大侄子吧?現在都是大學生了,你家以後有希望了。”辛迪芳看這兩位客人,駱大伯是高個子身高超過1米8,很瘦長方臉花白頭發。穿著淺藍色襯衣和灰色褲子,打著紅色帶方格圖案領帶,手裏拿著一個黑皮包,穿一雙棕色皮涼鞋。跟在他身後的應該就是駱大媽了,她是個小個子,胖胖的圓臉大眼睛皮膚很白,白頭發比駱大伯要少一些,穿一件深藍色帶小紅花的長連衣裙,紅色皮拖鞋,手裏提著一個裝東西的塑料袋。“兄弟,10年不見我們都老了,大侄子都上大學了,走快進屋吧。”走進當中的屋子時媽媽也換好衣服從裏屋迎出來了“駱大哥和大嫂都來了,為什麼不在我們這吃飯?”“就怕給你找麻煩,富華,你和第妹到東屋去說話,我們三個人在西屋說點正經事兒。大侄子你也跟著聽一聽,大學生了,以後畢了業這個家就要靠你來支撐。”
走進西屋駱大伯把包放在桌子上,“我坐椅子,你們父子倆還是坐在炕沿上吧。前兩天我不是來電話跟你說我們夫妻捐30萬元修複教堂的事嗎,昨天我給你們村委會打電話,康主任說你已經和他們說了,村裏非常歡迎。商量好今天下午來談具體事宜,雙方簽個合同我就可以把款彙到村委會帳上了。”爸爸問“大哥你什麼時候改信天主教了,喝茶嗎?”“這麼熱的天兒不喝茶,喝可樂吧。”他打開皮包拿出一大瓶可樂,“拿杯子來一人倒一杯,我也該把領帶先解了襯衣脫了放鬆一下,待會兒見村幹部時要有個好的形象。你還不知道我這個人,從來都是天不怕地不怕,佛祖都不信還信什麼天主。都是你大嫂,我家搬到離教堂不遠的地方以後,她受鄰居老太太影響跑到教堂裏去了幾次,以後就受洗禮正式入教了。她非要我捐款給你們村修複教堂,我想重修教堂能吸引來不少旅遊者,對村裏人都有好處也就答應了,你們村委會那個康主任也是這意思。你哥和你父母怎麼樣了?”“我媽已經去世3年了,我爸現在住在縣城我哥家。如今我哥熬出來了,剛從部隊複員到軍械工廠的時候,我嫂子在商店當售貨員比他掙錢多,整天說話都是指桑罵槐的沒個好氣兒。現在她上班的商店倒閉了,她混的連退休金都沒了。我哥前幾年說是修了20多年國產電子管雷達,現在改修外國進口新式雷達。什麼意大利,以色列進口雷達,俄羅斯祖克雷達,幹擾吊艙,相控陣雷達。一開始特別費勁兒。把他女兒和女婿都找到家裏來給他講解電路圖和技術問題,在家開一年夜車終於掌握了修進口雷達的技術。廠裏晉升他高級技師,發一個筆記本電腦,分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還沒退休就有公司來找他要高工資請他去修民用飛機上的電子儀器。我哥說部隊待他不薄,他一輩子都是為部隊服務的,60歲退休以後再考慮去外邊公司幹活的事。現在我哥錢也多了,我嫂子再也不鬧了。大嫂還上班嗎?”
“她原來上班的工廠早倒閉了,我說你離正式退休也沒多少年了,既然轉到社保每月還給幾百塊錢,你就在家看家算了哪想到她給我找了這麼多事。”“都給你找了什麼事?”“她前些年看報紙上說兒童福利院的殘疾孤兒沒錢做矯正手術,就跟我說她想出錢讚助給這些孩子做手術。我說那是好事呀,你就去吧,不過咱也要有一定的條件,長的太難看不行,智力有問題的不行。最後我們一起到兒童福利院,簽了協議每年出錢給兩個殘疾孤兒做矯正手術和康複治療。她又提出把這些孩子接到家裏來住,結果我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我又買了一個四居室的房子。她一共讚助了6個孩子的手術和康複治療費用,三男三女。現在我家是我們兩口子住一個屋,老大也就是自己的孩子住一個屋,他現在出國留學房間空著。其他是三個男孩一屋,三個女孩子一屋,他們都睡上下鋪。我說我家成軍營了,9口人趕上音樂之聲裏的上校家了。你大嫂說計劃生育不讓咱多生,這咱不也有7個孩子了嗎。我說當爹的感覺是不錯,不過這爹的錢包可癟了,不算買房的錢,這6個孩子已經開銷了有60多萬元。我打算把我原來的房子給這6個孩子裏的老大,再過幾年他就高中畢業該出去獨立生活了。其他5個孩子我每人再給他們買一套房子,就算每套房子80平米按目前省城的房價就需要200萬元,所以我現在處處節省,真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
“你這麼一個大老板還缺錢花,你的公司有多少人?”“大侄子我給你講點兒曆史吧;當年你的祖爺爺曾在我祖爺爺開的醬園裏學過徒當夥計,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打過工。不過那是100多年前大清光緒年間的事情了,當時我家開的店還在你們縣城,後來就搬到省城去了,我爺爺都是在省城長大的。我下鄉回城以後一開始在建築公司當瓦工每天砌牆,後來我爸爸說還是幹咱家的老本行,再開個醬園。過去的讓國家沒收回不來了,咱再開一個起名叫田美。我爸爸拿出了家裏存的所有產品配方和加工工藝資料,他是技術指導,我是幹活主力,我妹妹負責銷售起動資金由我哥和他的一個朋友老顧出。1990年我把一家倒閉的食品廠兼並過來擴展成綜合公司,不光生產醬菜,還有餅幹,糖果,麵包和糕點。蘇聯解體後聽說請俄羅斯人費用比較低,經老顧幫忙請俄國師傅來傳授了俄羅斯大列巴和花色麵包加工技術,今天我就拿來一個大列巴讓你們一家嚐嚐。以後又把供銷社和其他20多家倒閉的小商店合並過來改成公司的連鎖銷售店,從一開始不到10個人到現在有900多人。不過我在公司裏隻占1/5股份,我爸爸,我哥和我妹妹還有老顧他們也各占1/5,公司分紅我拿1/5,這6個孩子手術等各項費用還有買房老大出國留學費用加在一起我剩不了多少錢。所以我哥和我妹妹都換了高檔車,隻有我家一輛夏利,一輛奧拓。夏利我用奧拓她用,她每天管8口人的生活,還要帶孩子們出去上各種補習班,學琴,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這次捐款修複教堂把我餘下的錢又花去多一半,不過現在公司的業務挺紅火,以後還能分紅。”
“你爸爸也80多歲了吧,將來他的1/5裏不也還有你一份嗎?”“事情要那麼簡單就好了,還有我後媽呐。現在我爸爸當著我們三個孩子的麵立了遺囑還作了公證,死後他的股份分給我們三個人,房子也給我們。後媽隻要她還活著就可以住我爸的房子,我爸留下的錢歸她,後媽死後留下的錢歸她和前夫生的孩子。兄弟你現在收入多少?”“我現在除了葡萄園還有4畝山上的蘋果樹,2畝地種菜和口糧,還建了一個透明玻璃鋼大棚種洋菜。日常生活沒問題,就是迪芳的學費要我哥支援。”“那我給大侄子出下學期的學費吧,誰讓我的祖爺爺剝削過你的祖爺爺呢。”“大哥那太謝謝你了,大嫂能同意嗎?”“拿這點兒錢我還是沒問題的,再說那幾百萬都讓她花了,她還能有什麼意見。我跟她說我錢花的有點兒冤,她說你作了這麼多好事,主會獎賞我的。我說主沒有沒獎賞我倒獎賞你了。電視台,廣播電台和報社記者都來采訪她,婦聯也給她評了個什麼先進。她說你把他們養大了孩子們將來一定會報答你的,我說但願他們將來都能有良心。還有村裏菜種的怎麼樣?過去都說咱們村有教堂帶來的洋菜品種,如今這東西價格看漲,你們收入也該提高了吧?”“現在品種太少也老化了。前幾年廖家有個人在外麵當記者,出國帶回來以色列甜瓜和西紅柿,鷹嘴豆種子分給大家種,我也種了效果不錯。村委會說明年請農科院來人幫助引進新品種,提高洋菜產量。“
“我是不是該在你家炕上躺著歇會兒了,快到點的時候再去村委會。”“那咱們都上炕歇會兒吧。”“一說上炕我由想起一件事,我去外地推銷產品的時候看了人家那裏農村的新式懸炕,特意找他們要了一份材料,你看看,據說能冬天能提高室內溫度4-5度,還能節省燃料,趕緊把你這土炕扒了改成懸炕吧。”“把你的材料拿來我看看,真要有他說的那麼好,下月我就改成懸炕。”“還有今天沒時間了,下次來你帶我到你媽墳前我去拜一拜她老人家。”
下午在村委會和主任康豐年的協商十分順利,康主任說我們已經把您傳真過來的合同文本研究過了沒有問題,再就施工當中的一些問題商量以下就可以簽字。駱大伯說“簽字之後我爭取一個星期內讓省古建築維修公司的施工隊伍進入現場,從教區請的施工顧問也讓他盡快到位。此外我還準備在省城建築藝術雕刻廠為教堂定做幾個雕像,具體做什麼樣子由施工顧問負責。我對你們村也不是什麼外人,希望你們村裏各位能大力協助把這件事辦好,還有協議簽字以後我想進教堂裏麵去看看。”康主任說“駱大哥當年在咱村插過隊,咱們就是一家人嗎,現在您回來為村裏發展旅遊服務業做貢獻,我們全村人都是求之不得呀,簽完字我帶你們進去看看。”
迪芳是第一次走進村東頭的教堂,由於窗戶被三合板釘死大房間裏光線昏暗,地上上積滿了灰塵,屋頂漏雨使房子裏彌漫著一股發黴的氣味。康主任說“教堂的房產查村裏保存的材料一共是1200平方米,教堂本身是920平方米,解放後做過村裏的庫房,1985年以後漏雨成了危房也就再也沒有人進這所大房子了。教堂的衛生所和過去神甫辦公用的房子一直由村裏辦公用,房子雖然破舊但沒有變成危房。這次真要修複教堂連村裏辦公用的房子也要歸還教堂,村委會必須另找辦公的地方。我們已經開會商量過了,在北邊山坡上銀杏樹後麵過去的寺廟遺址西邊蓋幾間平房村委會辦公用。”
走出教堂駱大伯說“門前這三棵梧桐樹還是長的這麼茂盛呀,幫個忙我們夫妻在樹下合個影。”爸爸說“過去這教堂門前有十多棵梧桐樹,人民公社時期伐樹蓋房子,最後就剩了三棵。”康主任說“現在不會伐這些樹了,這樹都有100年以上了,在縣裏的普查中都掛上了古樹名木的牌子,以後村裏發展旅遊業還要靠這些古樹呐。”
回到家裏駱大媽問“迪芳,聽你媽說你在寫關於你們村曆史的社會調查報告,寫的怎麼樣了,有什麼問題嗎?”“有一個問題,村裏教堂最早來的信學林和後來的高森神甫,波神甫的生平和還有教會辦學的一些材料找不到。”“你可以到縣城教堂去查,到省城第二衛生學校外國傳教士公墓去找一下。”“衛生學校裏怎麼會有傳教士公墓?”“第二衛生學校過去是教會辦的學校,裏麵過去有教堂和公墓,去過嗎?”“沒去過,好找嗎?”“在成順門裏尚寧侯街,有11路,31路公共汽車,地麵輕軌7號線到那裏。”“那我下星期到縣城和第二衛生學校去作個調查,盡快完成老師留的功課。”“你現在有女朋友嗎?”“還沒有,家裏供我上學已經不容易了,再找個女朋友還要花家裏的錢。我不想給爸媽再增加負擔,等畢業有了工作再找吧。”“好孩子,能有這樣的孝心你爸媽該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