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3 / 3)

樓茝微笑著問:“那麼,敢問王侍郎,自古以來到底有沒有人去考察論證過?如果沒有,這樣的論證又怎能相信?”

“可草原除了野草生長,土壤和氣候確實無法進行耕種,這還不能說明貧瘠嗎?”

樓茝挑眉:“我有說隻去考察能否耕種嗎?以及,王侍郎親自種過嗎?”

“那考察什麼?”

樓茝正色道:“陛下,臣妹讀過大盛各州地方誌,也在各部待過一段時日,發現各地並非皆以耕種糧食見長。除滄州、江州、綿州、占州等地是全國糧倉外,其餘州府,如吉州產煤,宜州產硫磺,屏州產鐵,而湖州也可以憑借水利成為絲綢之鄉,那麼北境草原是否有其特殊之處呢?”

樓喻是真的有些驚訝了。

這些話他可沒教過樓茝,她僅憑看過的書籍和在各部的見聞,便以此反駁態度消極的官員,實在讓他感到驚喜。

樓喻麵色不變,平靜問道:“那你認為,朝廷應該派遣什麼樣的考察組前去北境?”

“這些年,農部已經考察過全國各州府,並為各州府提供了科學合理的耕種模式,就連西北雲州都種起了棉花和土豆。雲州與草原離得那麼近,氣候和土壤當真差距那麼大?不如派遣農技小組、地質小組、測繪小組前去考察。”

她說完,似乎想說什麼,但又欲言而止。

樓喻不由笑道:“想說什麼便說。”

樓茝相當豪氣道:“陛下,臣妹之前聽說雲州楊將軍這些年嚐試教化雲州附近的牧民,已經初見成效。臣妹以為,要想牢牢控製一方地域,僅憑強橫的武力是不能長久的。”

樓喻眸中笑意更甚。

“怎麼說?”

樓茝有理有據道:“就拿南部三州為例。我朝建立之初便收服南部並規劃三州納入行政體係,可到陛下登基時,南部三州依舊沒有對朝廷產生認同感。但這些年,在陛下的治理和教化下,南部三州日漸繁榮,近幾年為朝廷培養了不少英才,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也越來越深。”

現在三州的百姓誰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誰不自豪地說一句他們是大盛子民?

若北境牧民也能依此歸屬大盛,漠北的烏帖木等人再想南下,恐怕難上加難。

朝臣們細細一想,確實頗有道理啊!

若這些道理是從某個大臣口中說出的,他們或許不覺得有什麼,可這些道理是一個小姑娘說出的,那就實實在在讓他們感到震驚了。

樓喻頷首:“這是榮樂的觀點,那麼瑞親王呢?”

樓固眼眸發亮道:“臣弟讚同阿姐的觀點,若朝廷派遣考察小組,臣弟想自請參與北境考察隊伍!”

樓喻頗感欣慰:“諸位還有什麼意見?”

話都被榮樂長公主說完了,還能有什麼意見?

樓喻便道:“那就依榮樂所言,派遣農技小組、地質小組、測繪小組前去考察,文教小組則前往雲州同楊將軍交流教化牧民的經驗。”

“臣等遵旨!”

散朝後,樓喻特意將樓茝和樓固叫到勤政殿。

兩人已是知事的年紀,從小到大得樓喻親自教導,思想觀念與土生土長的盛人存在很大差別。

故,樓喻想開誠布公跟他們談談。

“阿茝,阿固,你們學習這麼些年,對我大盛未來的發展可有想法?”

樓茝想也不想道:“阿兄,我對比了大盛開國以來各方麵的情況,覺得阿兄的英明無人可比。”

少女眸光清澈,眼底透著濃濃的崇拜。

見識越多,她就越能體會到阿兄的博大胸懷和睿智仁德。

身為女子,感受尤為深刻。

如今各行各業都有女子的身影出現,她們同男子一樣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大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巾幗不讓須眉,在以前不過是一句空泛的讚譽女子的話,而現在,它已漸漸變成了現實。

樓茝深知此番變革極為不易。

阿兄尚在慶州時,便已為提高女子地位而做鋪墊,其目光之深遠、心懷之曠達,世上誰人能及?

樓喻不由笑道:“小馬屁精。”

“我才不是拍馬屁,我說的都是事實!”樓茝扭頭問樓固,“阿弟,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對。”樓固真誠點頭。

樓喻無奈:“我是讓你們發表對大盛未來發展的看法,可沒讓你們誇我。”

樓茝堅定道:“我認為阿兄的革新之路是利國利民之創舉,大盛的未來需要繼續順著這條康莊大道往前走。”

樓固再次點頭。

“好。”樓喻神情倏然變得嚴肅,“如今你們都大了,有些話我必須要跟你們說清楚。”

“阿兄請說。”

“待我退位後,大盛需要一位繼承人,既然你們都認為改革需要繼續縱深,那麼,你們有沒有承接革新意誌的勇氣和決心?你們誰願意帶領大盛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退位?!”樓茝驚恐,“阿兄,你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想著退位了?”

樓固也道:“阿兄長命百歲,還能再當七十年。”

“你們是要累死我嗎?”樓喻失笑道,“我從十三歲拚搏至今,一直都沒能好好地休息一番,等年紀再大些,精力也會漸漸跟不上。”

“更何況,大盛的壯麗山河我還沒機會好好欣賞遊覽,豈非遺憾?”

兩人分別抱著他一邊胳臂,眼中流露出強烈的不舍之意。

“阿兄,大盛離不開你。”樓茝眼睛浮起一層水霧。

樓喻拍拍她的小腦袋:“沒有誰離不開誰,隻要你們將大盛的未來放在心上,我就放心了。”

“我會的!”

“我也是。”

樓喻笑道:“好了,離退位還早,你們先回答一下方才的問題。誰願意當下一個引路人?”

樓茝和樓固對視一眼。

樓固先道:“阿兄,我更喜歡研究格物造化之理,不喜歡同朝臣打交道,阿姐更合適。”

這是他的真心話,他不擅與人辯論,他隻想安心做研究。

阿姐比他更適合領導群臣。

樓茝倒是沒有虛偽地推脫,她睜著清澈明亮的雙眸,堅定無畏道:“阿兄,若是你放心將這項重擔交給我,我願意做這個引路人,我立誓追隨阿兄的意誌,不讓阿兄失望!”

樓喻欣慰笑起來。

“我知道了。你二人皆有宏願,我很高興。阿茝,阿固,你們是親姐弟,日後不論如何,都得守望相助,互相扶持。你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一條是製度和思想上的革新,一條是科學真理上的革新,這兩者缺一不可,可明白了?”

兩人眸光晶亮,豪氣幹雲。

“明白!”

他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深刻領悟阿兄的高世之智,並將之發揚光大。

。您提供大神封玖的穿進男頻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