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和蕭遙劍,以及船夫三人,在沅陵城內散步,在埠頭處偶遇幾個高麗國的商人。
在明朝,外國人進入中國,雖不多見,但還是有的,這與明太祖朱元璋對待外國人的態度有關。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的口號是“驅逐胡虜”,是驅逐,而不是趕盡殺絕!
在北征的檄文中,強調說: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國之人撫養無異。
換句話講,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權時,是采取了懷柔政策。
明朝立國後,明朝政府為表示確實對蒙古人、色目人並不歧視,朝中更錄用蒙古、色目人為朝廷命官,例如刑部尚書中的韃靼指揮安童,副都使禦史以咬住,工部左侍郎以忽哥赤,吏部侍郎以高昌安等等。
新朝建立時,蒙古人、色目人怕受到漢族人排斥,紛紛更改漢姓。
有見及此,明太祖考慮再三,認為這樣改變祖姓,會令其人子孫後代忘記自己的真實祖先;在洪武三年,明太祖為此事專門下了詔書,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擅改漢姓。
不過,漢人在管理中發現,蒙古人、色目人本來是沒有姓氏的,出現了大量同名現象,以至於無法區分具體人士;在永樂元年時,有大臣就向永樂大帝提出,允許蒙古人、色目人使用漢姓。
此是後話。
言歸正傳。
我們在河邊看了一會,看看天色,烏雲漸散,天空也露出了一抹藍色,明天應該可以繼續趕路了!
我們就原路返回客棧休息。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從安徽休寧出發的第53天清晨,天還未亮,我們就起來了。
三叔昨天就在客棧旁邊的飯店預訂了沅陵著名的豬腳粉,我們收拾好東西後,就到飯店吃豬腳粉。
沅陵人喜歡吃米粉,就像北方人喜歡吃麵食一樣。
沅陵人吃米粉都在上午,俗稱為“過早”。
沅陵人的“過早”中,有豬腳粉、三鮮粉、扣肉粉、餅餅肉粉、酸辣肉絲粉;其中豬腳粉是其中的靈魂部分!最好吃,最受人們的歡迎!
聽三叔說,但凡吃過沅陵豬腳粉的過客,旅途的身心疲憊,都會被這道美食治愈,許多人多年後仍舊憶起這一碗熱辣滾燙,乃至因此繞路回來尋味。
淩軒說,為淩家一行百多號人預訂豬腳粉,早在昨天早上決定遲一天出發時,就要預訂,因為我們人多,需求量大,一般早餐店備料的存量肯定不夠,淩家人主動給早餐店增加了費用,讓店家聯合附近幾家早餐店一起為我們準備足夠的食材,以讓大家有一個美味的回憶。
沅陵豬腳粉,就是一碗加了豬腳的米粉。
豬腳粉裏,米粉是肉體,豬腳是靈魂;肉體離開了靈魂,僅是空空的軀殼;靈魂沒了肉體支撐,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米粉的主要材料一定要是沅陵當地生產的大米,大米經過一係列的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製成了不粗不細、質地柔韌、富有彈性的圓形粉條。
米粉的濃濃米香,引起了人們最原始的食欲。
沅陵豬腳粉的豬腳,選用當地農家跑山豬的前腿肉,配以幾十種中藥材熬製,肉質鮮香、爽口彈牙、肥而不膩。
米粉所需的湯汁,用豬骨經過一個晚上的慢火熬製,老火骨湯既營養又鮮美。
把米粉放入海碗中,米粉上碼入厚厚的豬腳板板,澆一勺滾燙的老火骨湯,這時還欠點睛的一筆,就是當地獨特的調味:可以選擇加入油潑辣椒、薑、蔥、蒜,上桌前還要灑上胡椒粉;也可以選擇加入榨菜、花生、酸蘿卜等小菜 ,再淋上香醋。
這些看似隨意的動作,成就這碗米粉的完整美味。
秘製豬腳的鮮香爽滑,配以米粉的柔韌彈牙, 兩者在美味湯汁和調味料中,配合得天衣無縫,成就了這一碗靈魂早餐!
吃著沅陵豬腳粉,味蕾被激活的同時,也啟動了一天的動力源,整個人都覺得神清氣爽。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