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第八幕 中蘇諾門坎事變(1 / 3)

現在越南亂起來了,原本在法國殖民者這一個來自於外部的強大敵人的壓迫下被迫團結起來的越南大大小小抵抗組織們分裂了,這些各懷鬼胎的組織為了爭奪未來獨立國家中的權勢而互相攻擊,沒人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力,沒人願意放棄從區區一介吊絲成長為新晉貴族的機會。

一木箱沙子,當用木箱結結實實的封起來的時候,沙子受迫於木板的壓力被積壓成了箱子的方形,而一旦箱子破了,沒了,沙子也就變成了沙子。

當外界的壓力消失之後,內鬥變成了一個國家的主旋律,尤其是這種新朝即將建立,一切都將重新洗牌的時候更是如此。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是很多人的想法,當然了,他們之所以敢這麼幹也少不了羅傑的縱容。一個統一團結的越南,不符合華夏的利益!

反正互相鬥毆的都是越南國內的各個派係,他羅傑已經用獨立這塊大蛋糕向越南人示足了好,現在整個越南人人都將他當成救世主,到處都在唱他的讚歌,沒人會將國內爭權奪利的各個派係的混戰算在他頭上,隻會一邊讚歎著羅傑的高風亮節一邊痛罵著國內不知道安生的各個軍閥。

而羅傑卻可以躲在暗中趁亂奪取越南各大礦產的所有權,隻要這些資源在手,那麼未來無論誰被抬出來當傀儡都無所謂了。

眼看著越南越來越亂,已經確認要走人的法國人自然沒興趣去管這些越南人,畢竟名義上這已經不算自己的事情了,不知道自己未來在哪裏的法國人和為他們賣命的越南人在失勢的忐忑不安中自然不願意去招惹那些未來必然得勢的人的衝突。

而尚未完成交接的華夏又沒部隊沒能力去管,於是這就給了其他三國一個不好的榜樣。

柬埔寨和老撾由於缺乏像樣的抵抗組織,內鬥也是小打小鬧,但是印度尼西亞就不一樣了,原本羅傑為了逼迫荷蘭人就範在那裏挑起了不少的事情,這直接導致印度尼西亞境內大大小小的抵抗組織勢力多如牛毛,其中有四個組織勢力最大。

現在,整個印度尼西亞都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內戰之中,各個小組織緊密的團結在四大集團周圍,互相展開了攻伐戰,由於四方的實力其實都差不多,導致印尼內戰頗為慘烈,不過由於此時華夏是他們的太上皇,所以不管四方勢力怎麼打都不敢得罪華人。

尤其是在瓊軍強勢剿滅了幾家搶了華人農場的勢力之後就更是如此了,畢竟印尼不比越南,這裏是駐紮有大量護僑瓊軍的。

對於亂成一鍋粥的四國羅傑完全沒有著急上火的意思,對於一個殖民地的仆從國來說,團結一致才是大問題,互相攻伐的混亂狀態倒是讓人喜聞樂見的。

相對於混亂的四國,從英國人手中得到的新加坡卻是一片安寧祥和的繁榮景象,來自華夏的工程隊正在緊張的進行著港口的改造工作以讓這個港口能夠適應瓊崖常用的集裝箱船。

新加坡港中進進出出的貨輪向外界彰顯著這裏的生命力,和一海之隔的印度尼西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之所以新加坡會如此安定,並不是因為這裏沒有爭權奪利的抵抗組織,而是由於這裏已經正式劃歸進入了華夏的領土,成為了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叫做新加坡的國家。

接管新加坡之初,並非沒有人跳出來要求獨立建國,然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外情局出色的工作讓這座城市中異樣的聲音完全消失了,任何膽敢聲稱獨立的人不見了,沒有關押,沒有審判,隻有死亡。

在教科書中白色恐怖永遠是被批判的,但是白色恐怖卻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樂此不疲的招數,包括君主立憲的先驅英國、轟轟烈烈革命的法國、兩次挑戰世界的德國、紅色帝國的蘇聯以及標榜自由民族的美國,隻要翻開他們的曆史,虐殺******的白色恐怖在他們的曆史上都占下了濃厚的篇章。

羅傑不是個聖人,他自然不會排斥這種手段。而對南洋的現狀比較滿意的羅傑此時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北方。

曆史上悲情的“俾斯麥”號在這個時空中並沒有能夠逃脫厄運,仍然是轟轟烈烈的轟殺了“胡德”號之後被追殺致死。

水麵艦艇的缺失讓德國人登陸英倫的計劃不得不大幅延後,在海軍和英國人交手了幾次之後,小胡子實在是對登陸計劃沒有信心,最終還是決定和曆史上一樣,將登陸行動無限期推遲,實際上放棄了對英國本土的進攻。

這樣一來,按照羅傑的估計,德國人對蘇聯的作戰的“巴巴羅薩”計劃恐怕不會讓他等太久了,隻要德國人和蘇聯人打起來了,那麼他就可以趁機收回蒙古、奪取朝鮮了。

這是羅傑自己寫的劇本,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事事都按照一個人的劇本運行,就在羅傑一邊修補北方的鐵路網一邊囤積物資和部隊的時候,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卻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