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響命中率的因素。
www.cmfu.com發布
海軍火炮一般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海浪,其次是氣象條件,然後就是計算誤差和觀測誤差,然後就是……帆船時代軍艦距離一般在500米到2、3公裏,但是在火炮技術發展後,雙方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到了二戰時期,距離更達到了50公裏。距離越遠,炮彈受氣候條件、射擊精度、海浪的影響越大,他們之間絕對不是線性關係,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正是對這些影響因素的真實寫照。如何提高己方火炮的命中精度就有了很重要的意義。
www.cmfu.com發布
首先,海浪會讓軍艦發生橫向和縱向多達幾十度的搖晃。在這樣的搖晃中,命中對方軍艦,就必須采取措施。因此,當時往往用各種手段比如用計算模型來模擬海浪對射擊的影響,但是在沒有計算機和計算器的時代,一切都需要手工計算,當然可以利用計算尺和計算表來節約時間。不過,這樣的計算並不是很準確,通常可以把精度從亂打一氣提高到千分之幾,但是是否能夠達到百分之幾,就很難說了。
www.cmfu.com發布
因為海浪的作用,敵人軍艦的位置同樣也影響射擊精度。一般來說,因為軍艦顛簸的典型模式會導致火炮自斜上方到斜下方運動,如果隨意射擊,彈著點會形成一個橢圓形軌跡,長度方向傾斜著對著己方的視線。但是事實上不可能隨便亂打,有目的的射擊當然不會任意由海浪作祟,所以其命中點分布在這個橢圓形傾斜的短軸兩端,與長軸略平行的兩條縱向軌跡上。因此對方艦艇在縱向對準自己時,火炮對對方的命中概率最高,平行麵對自己時,命中概率最低,至少要小一半。隨著距離不斷增加,炮彈在空中的飛行時間也在增加,於是,軍艦可以利用持續的航行躲避對方炮火。在航行的條件下,垂直己方的軍艦比平行己方的目標更容易被擊中。此外,距離增加後,炮彈受氣候條件的影響也增加了,空氣阻力不同會讓炮彈遠一百米,或者近一百米落下、海風會把炮彈向一邊吹個一百米,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氣象條件會讓光線……百分之一的影響在200米的距離上算得上百發百中,1公裏的距離也可以接受,但是5公裏以上命中率就隻有百分之三、四,50公裏(26海裏)的距離也許就隻有萬分之幾。空氣濕度、風速風向都會使炮彈偏移。一般通過觀察炮彈的落點,修正射擊參數,來抵消氣候條件的影響。在對馬海戰中,日本軍艦首先發射一發,確定了修正參數後,才萬炮齊發,但是沙皇海軍司令卻一開始就命令各艦一齊開火,結果四處都是炸點,射擊參數的修正成為空談,導致己方炮火失準。這是日本每每為之自豪的。
www.cmfu.com發布
不過,在這裏正好對日本鬼子在甲午海戰前的快速艦隊+速射火炮的海軍建軍思想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為了射擊準確,火炮一般要在數個來回的搖晃中打一個齊射的。太快的話,對軍艦搖晃的觀察就不會準確,影響對射擊參數的選擇,炮火也就會失準確性。因此,炮火的射擊速度未必是越快越好。如果日本鬼子的艦炮射擊速度超過了海浪造成的搖晃周期,那麼這樣的速度很難保證命中精度,也和胡亂射擊差不了太多了。
www.cmfu.com發布
影響命中精度的因素有很多,甚至是火炮的後坐力也會引起軍艦的搖晃,從而影響本艦其它火炮的射擊,所以戰列艦一般選擇各種火炮齊射的作戰方式。在帆船時代,由於雙方距離很近,火炮的後坐力也不大,因此對射擊方式沒有什麼要求,但是在戰列艦時代,這樣的影響也是致命的。在概率論的作用下,同樣的概率,發射的次數增加,概率增加,因此,能夠投入作戰的火炮數量和射擊速度,對作戰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甲午海戰日本的速射炮,對馬海戰中俄羅斯2:1的優勢,都會影響結局。結果,在對馬海戰中,沙皇海軍比中國還慘重!其實沙皇海軍隻犯了兩個錯誤:1,沒有進行射擊參數校正,2,沒有針對敵人的隊列變化采取相應措施。至於疲勞和艦隊遠程奔波,並不會起直接作用。
www.cmfu.com發布
不過,在日本海軍裏,追求更多的火炮成為時尚。英國人分析,一艘戰列艦上布置十門主炮(炮塔二前三後,每個炮塔兩門)比較合理,而日本卻經常裝備12門主炮(每個炮塔兩門,但是三前三後)。其中有一艘戰列艦,當火炮齊射的時候,火炮的後坐力甚至讓軍艦搖晃得像是遭遇了颶風一樣,看來隻好逐一射擊。也許大口徑火炮的射擊準備時間比較長,在大型軍艦上,這樣布置造成的不良影響比較小,可以忽略?還有,為了取得更好的觀察效果,日本軍艦的上層建築非常高大,不知道是否取得過什麼綜合考慮上的優勢沒有。
www.cmfu.com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