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欲滅後金,萬不可操切,因為大明內部天災不斷,造反的烽火燃遍山陝,大明當前就是一個重病之人,首要的任務是固本培元,先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才有力氣去幹架,方法就是先把造反給剿滅了,簡單地說就先安內在攘外,大明沒有力量同時去對付兩個敵人,而是英國集中力量先搞一個,才是上上之策。”
楊廷鑒這是直接否定了崇禎的策論方法,崇禎的意思就是攘外和安內一起搞,這策略絕對是錯誤的,曆史已經證實了,那該如何對付咄咄逼人的後金。
楊廷鑒又繼續寫道,大意是:
“陛下想要滅後後金,在此時是不現實的,大明的軍隊在野戰之中,根本就打不過建奴,並且大明的歲入也無法支撐這曠日之久的滅國之戰,當然也絕對不能放任不管。
微臣有如下幾條方略,第一是恢複對皮島的絕對控製,一定要消除毛文龍被冤殺的影響,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把毛文龍的幾個幹兒子全部宰了,免得他們因為心生怨恨而反叛大明。
第二,出兵朝鮮,利用水軍阻斷鴨綠江,然後派兵駐守鐵山一帶,兵力可從皮島抽調,這樣一來就阻止了後金從朝鮮獲得糧食和鐵器,此計一旦成功,必然讓後金的國力大幅下降。
第三,聯合林丹汗,共同抗擊後金,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大明與蒙古的世仇可以暫時放下,因為咱們有共同的敵人——建奴。(曆史上的林丹汗數次在被滿清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也數次向大明求援,可大明沒有給予林丹汗一絲一毫的支援,這才讓建奴從容打敗了林丹汗。)
第四,堅壁清野,不能讓大明的所有商人給後金走私物資,因為努爾哈赤大肆屠殺漢人,遼東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人煙了,不然皇太極也不會入寇來劫掠人口了,遼東殘存的漢人農民,絕對無法滿足後金十二萬大軍所需。
當然還要防備後金繼續入寇劫掠,練兵就必然的事情。”
本來楊廷鑒想寫上“官紳一體納糧”的,但是想想還是算了,萬曆就是派了一點太監去收礦稅,結果被大明文官指著鼻子罵昏君,大明這些士大夫,隻要你觸及到他們的利益,那絕對是不怕死的鬥士,可是他們在麵對建奴的刀槍時,卻又乖乖地交稅,原來他們不怕死都是裝的,而是為了邀名。
崇禎看完楊廷鑒的這道題震驚了,這楊廷鑒真是大膽,連朕都敢指責,說朕的方略錯誤,但是崇禎又覺得楊廷鑒說得十分又道理,但他又想不明其中的關節,崇禎打算等楊廷鑒交卷後仔細研讀楊廷鑒的策論文章。
……(未完待續)
ps:兄弟們啊!這兩章比打打殺殺更重要,更有深意,一個國家的方略錯了那就是萬劫不複的下場,要振興華夏,首先要找病因在那裏,才能對症下藥。
落葉寫書都是查證了無數曆史書的,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落葉不會去胡編亂造,看落葉的書,絕對可以在愉快中學到不少的知識,這個絕對,其實看書就是在愉快中學習知識嘛。
至於訂閱,真的差得落葉都不敢去看,所以請兄弟們每個月花幾塊錢自動訂閱下吧!落葉也是厚著臉皮在求啊!是真無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