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盛是什麼?
春盛是一種竹編的禮籃,分成三四層,帶有蓋子,籃子外麵還會畫上象征吉祥富貴等寓意好的牡丹鴛鴦等花鳥,有的還會寫著諸如“一帆風順”、“花開富貴”等吉利話語。
這種禮籃是鳳城地區特有,外麵是沒有的,製作工藝據說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曆史了,蘇辛對民俗的東西一向很有興趣,曾在某淘上買過好幾對“春盛”,當然,她買的,是作為工藝品擺設物之類的縮小版春盛,不是鳳城本地人家裏用的那些。
要知道,“春盛”可是鳳城人家家必備之物,不管是拜祖慶生還是嫁娶添丁,總之,隻要是家有喜事,都少不了“春盛”出場。
走親戚,送禮品,通常都會用一根扁擔挑著一對春盛,裏麵放了諸如豬肉以及各色粿品等等,隻要在路上看到有人擔著一對春盛,大致就能猜出這家人裏必是有什麼喜事。
不過在蘇辛那個時候,因為傳統技藝的沒落,再加上做春盛的工藝繁瑣,沒個三四年也出不了師,年輕人靜不下心來,都不愛學這個,而且做這個還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出去打工送個快遞外賣什麼的,而隨著老一代的手工藝人慢慢老去,這門編製技藝也是青黃不接了,也許哪天就會失傳也不一定,唉。
所以當向南說到交易會,蘇辛腦子裏第一時間就想起了這個,這個要真能推出去,她有信心,那些老外肯定會喜歡的!
如果說麥稈畫這個林紅軍大隊長覺得可以,雖然說原材料不值錢,就是田間地頭的麥稈,但怎麼說和“畫”搭上了關係,就如蘇知青說的,這也是藝術品了嘛,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外國人就喜歡這樣的,但隻要能賣出去,讓他給麥稈畫現編個故事都沒問題,老農民,誰肚子裏沒點老祖宗傳下來的故事,嘿嘿。
倒是這個春盛,林大隊長遲疑了,“那就是個竹籃,老外會喜歡?老外也不用跟咱們一樣挑著擔子出門吧?”
當然是要做一些改變的,蘇辛微笑,“我們想推銷出去的,自然不是讓人家把春盛當籃子用,而是工藝品,擺設品,放在家裏當裝飾品欣賞的,所以,不用做得那麼大,就小小一個的,就可以。”
她用手比劃了下,但是想想覺得這樣不夠直觀,於是問林保家,“有紙和筆嗎?”
“有有有。”林保家趕緊起來,摸黑跑進自己房間去翻找紙筆了,林紅軍喊了他一聲,“哎,把燈拿過去。”
林保家頭也不回,“不用,我的東西放哪裏我摸黑都能找到。”
最主要是今天晚上有月亮,那月光亮堂堂照著呢,年輕人眼力好,又是在自己房間,林保家表示,就算閉著眼睛我都能找到。
蘇辛接過筆,刷刷幾下在紙上畫了幾個草圖出來,雖然說筆是鉛筆,紙是粗糙泛黃的草紙,但在場的幾人,除了向南,其實都知道春盛是什麼樣子,蘇辛就是把她想要的畫個大概,一口氣畫了大中小三個不同尺寸的,然後指著最小的那個跟大隊長說道,“就要這樣的,小小一個,裝不了東西,但可以放在櫥櫃上當擺設。”
原本她想說的是多寶格,想了下不知道大隊長是否知道什麼叫“多寶格”,那就是櫥櫃好了,反正這年頭,很多人家習慣把一些裝飾品什麼的,放在櫥櫃上。
春盛
也隻有在農村能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