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格局(上)(2 / 3)

儒教不分三六九等,不分信眾與否,在這上麵,儒教有先天的優勢,如今杜文秀在西北的做的,就是借屍還魂之舉,將來的西北,隻是儒教的一個分支而已,同宗同教,將來還會頻頻暴亂?還會兵戈相向嗎?”

楊猛說的這些,超出了丁泰辰的理解範疇,丁泰辰是讀過書、讀過史的,雖說史書之中有佛道爭鋒的記載,可這些東西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大多還是在民間進行的,上升到戰爭層麵,也隻有在大唐和五代的時候有所記載,並不是十分的突出,想讓丁泰辰在短時間之內理解教派征伐,並不容易。

在儒教的陰影之下,佛道二宗,也隻能選擇依存關係,藏邊倒是個不錯的案例,但相對於這片遼闊的國土,藏邊隻是極不顯眼的一隅而已。

“三爺,這教派之爭,不過是民間的而已!到了國與國之間,教派不過是小道!”

太多東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繼續裝蒜了,隻能依著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觀點。

“錯了!教派是國家存在的基礎,泰辰,為何有漢人呐?你來說一說!”

丁泰辰是楊猛的左膀右臂,廣州隻是他的一個暫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沒了,丁泰辰還是要坐鎮雲南的,有些東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話,楊猛也很難執行的下去。

“商周秦漢,自始皇建大秦帝國,到高祖延續炎漢大帝國,漢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謂漢人就是大漢疆土延續的百姓吧?”

漢人之說,一人一個樣兒,怎麼說怎麼有理,在這上麵,楊猛還真沒東西辯駁什麼。

“在我看來,也對也不對!儒教自漢朝興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泰辰你應該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來看,隻要是儒教統治下的百姓,就該是漢人!無論是滿蒙回漢壯彝苗藏,不過是咱們內部細分的族群而已,隻要是在儒教統治下,這些都可歸於漢人之列!

所以,這無論是夏秦漢唐還是宋元明清,隻要儒教不倒。這華夏總歸是一體的。儒教之功不可掩蓋。沒了儒教,咱們就不是漢人了。

洋人要到咱們這邊傳教,信了洋教,還有儒教嗎?兩教共信,你說到時候,信眾是該幫著洋教呢?還是該幫著儒教?

稱霸於國內,咱們用拳腳就夠了,要製霸於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國與國之爭,就是人與人之爭,而人與人之爭,以後多半要歸結於教派之爭了,三教爭鋒,這就是以後世界格局的基礎。

泰辰,這麼說的話,你能明白一些嗎?”

戰爭除了涉及利益之外,還涉及到了文化,與洋教相比。儒教更為理性、門檻更低、包容性更大,從最初開始。楊猛就想利用儒教。

隨著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對儒教的看法上,楊猛也有了自己的見解,腐儒禍國是不爭的事實,但將大清四萬萬百姓連在一起的,卻還是出產腐儒的儒教。

四萬萬或許說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無論是佛道二宗,還是其他宗教,仔細的數數,除了藏邊、西北、蒙古,作為統治者的滿清,其實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邊的三**王,楊猛已經將他們變成了傀儡,一兩代人之後,狂信在藏邊基本就會絕跡的,將佛宗與儒教結合,隻是二三十年的事兒!

蒙古,楊猛也有解決的辦法,所謂滿蒙一家親,控製了朝政,就是控製了滿蒙,將儒教推向草原,對楊猛來說,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兒,沒什麼困難可言,隻要控製住了滿蒙諸王,加上密宗在滿蒙兩族的地位,以藏邊同化草原,也是時間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