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皇後明睿,永壽宮一事倒也沒在後宮掀起太大風浪。“後宮之戲”以此收場,暢音閣戲樓卻是每天上演著一出出好戲,直至這年的上元佳節。
嘉慶帝好聽戲是世人皆知,當年初登皇位,由於大權被和珅獨攬,他覺得終日無事可做,便在那年正月連看了十八天大戲,此後乾隆爺駕崩,他懲治了和珅,大權回到手中,國事日漸繁忙,加之他崇尚節儉,為做天下表率,恪守己任,對於聽戲也有所收斂,隻在每年節慶期間,安排連天大戲。
正月至上元日連續十五天已是最後一場,嘉慶帝為此格外留心,從這天下朝後便命掌管宮廷戲曲演出活動的南府籌備幾出新戲,在角色分配以及舞台調度上他也事事過問,為確保演出更加精彩並富有新意。
可惜,幾番周折始終使精通戲曲的嘉慶帝不滿意,以致在內官麵前愁眉不展:“這戲演了幾天,原以為能有什麼驚喜,可朕不插手他們就這德行,張進忠,你說這戲要怎麼演?”
那名喚張進忠的大太監恭敬地侍立在側,受到指示才敢上前一步,微微垂著頭說:“萬歲爺,乾隆爺在位時曾讓南府招過幾名‘外學’伶人進宮獻藝,您若嫌奴才們的技藝不精,不妨仿效先帝爺,咱也從宮外招個戲班進宮?”
張進忠揣度著主子的意思,拿眼角的餘光等待,不一會兒,果真如他心中所料,主子爺幾乎想都沒想的工夫,立馬讚成了他的提議,想必是早在心中打定了主意。
乾隆十六年時,曾選征蘇州籍民間伶人進宮應承演出並在宮中當差,命名為外學,住於神武門後的景山,屬南府管轄。而原就在宮中南府習藝的太監就命名為內學。當時內外學的人數都在千人以上,所唱為昆、弋腔。後來民間其餘戲種相繼崛起,相對昆曲的文藝唱詞、細膩表演等,民間的小戲種更為人所接受,以致昆曲表演在當朝已不及前朝那般興盛。
當年選入宮廷的那批“外學”伶人皆已步入花甲,十多年來因局勢動蕩,宮廷不曾再招“外學”進宮獻藝甚至是應承當差。
終於趁著節慶以及對於“內學”太監們的失望,宮廷才再“有幸”招一批“外學”進宮。
雖然做出了決定,但進宮表演仍需準備,因此上元當日的演出仍由“內學”完成,一個月後,恰逢如妃誕辰,實為喜慶,皇帝決定要給如妃辦誕生宴,特地點名民間戲班進宮。
這次進宮的可不是一般的戲班子,而是京中有名的廣慶班,班子裏的幾名唱生旦的弟子也早已名聲在外,皇帝早叫張進忠出宮打聽了清楚,這才將這戲班叫進了宮,好親眼看看他們的底子。
這日永壽宮中張燈結彩,加上九公主的病情穩定,喜慶的氣氛格外濃烈。
大清早,宮女們魚貫而入,服侍如妃起身,為她穿衣穿袍,著襪著鞋,無聲地在寢宮裏來來往往,一麵收拾她換下的衣裳以及睡過的床褥,一麵頭頂灌著溫水的麵盆請她盥洗。
盥洗完畢,梳頭的宮女又侍立在妝台旁等待為她梳頭上妝。這與她每日的起居生活並無太大區別,隻不過所穿服飾和化的妝容更為精心而已。
“宮裏好些年都不曾傳召‘外學’進宮演出,哪怕是往日的三大節慶也沒見過這架勢,這回想必是得知主子您在後宮受盡了委屈,萬歲爺才想著法子哄您高興呢!”皇帝欲傳召“外學”進宮獻藝的消息早在宮中傳了個通遍,自然也有人猜度是為何起思,眼看如妃誕辰臨近,“外學”進宮也被證實,才知道是如妃的“功勞”。
如妃受寵已非一朝一夕,永壽宮的人自然以此為傲,這幾天個個神采飛揚,她身邊的近侍姑姑素英更是替主子高興,誰知如妃卻平靜無瀾地笑了笑:“宮裏和南府都有專門伺候萬歲爺的戲班子,技藝也算得超群。不過,生旦淨末醜連同各位教習,都是太監,大概看得多了就覺出沒什麼意思,所以,以這日子傳些外麵的人來唱戲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咱們這位萬歲主子的心思也過於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