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武安大口塞著鹹魚就炊餅,一個炊餅有小半斤大,他連著吃十幾個才飽,整個一飯桶。
一般人家還真養不起,力氣大真是代表著飯量大。
飯後,武安說了裏正到村裏的事。
母親鬱氏歎息道:“又來收稅派丁,小民百姓怎麼活呀。”
嫂嫂劉氏說道:“家裏因為二叔的操持好過些了,若真是加派丁役,大不了繳納一筆免役錢就是。”
因為朝廷派發徭役擾民、亂民嚴重,鄉民深受其害,朝廷因此改了舊法,規定小民可以繳納一筆助役錢交給官府,再由官府招募他人代役。
這可是一大善政,極大方便普通百姓。
武安想了想,道:“等一會我同韓潮、吳玉寶一起去看看,到時聽聽再說。”
正說著話,就聽著破鑼聲響起,一位高嗓門的村漢正喊著每家每戶到村西頭的廟裏開會。
過了一會兒,武安走出家門,正看到韓潮、韓湧和吳玉寶三人朝這邊走來,武安和跟在後麵的武毅迎了上去。
幾人彙合說著話朝廟裏走去。
此時距周世宗柴榮滅佛已有一百多年。
五代末年,不事稼穡的佛門子弟越來越多,偷逃賦稅、兵役、徭役越來越嚴重,加之佛寺藏汙納垢,佛眾良莠不齊,素懷大誌的世宗為了國家利益隻能大力滅佛。
後周顯德二年,所存寺院凡兩千六百九十四所,廢寺院凡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六,僧尼釋籍者六萬一千二百人。
僅僅不到一年時間,天下佛寺十不存一。
柴榮為了防止死灰複燃,訂立了嚴苛的出家條件,禁止私自出家,違反的寺廟、僧尼客以嚴刑。
但到如今,禁令早已廢弛,佛教早就重新興盛,隻在青州,幾十裏內必有寺廟,信奉者極多。
武安母親鬱氏就是十分虔誠的信徒,每年拿出大量的錢財供奉寺廟。
佛廟在村外西麵高處,除了一大間殿宇外,後院有三間屋子,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人,前麵還有兩排十幾間屋子,這廟是附近幾十裏的香火。
到了廟外,一個和武毅差不多年紀的小沙彌正在迎客。
這還是武安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和尚,後世那些花和尚不算。
小和尚頭上沒有戒疤,看來元朝以前和尚沒有戒疤是真實的。
後世電視劇考據不嚴謹,唐宋高僧滿頭戒疤的模樣實在令人無語。
進了寺門,寺廟空地已經擺了一張桌子和四個凳子,輩分高的幾個長輩坐在幾張凳子上,其他人站在兩邊,其中丁裏正坐在桌子上首。
武安幾兄弟站在後麵,這時一個站在前麵的大漢往後看了一眼武安,直接朝他走了過來。
“二郎,你沒事就好了。”中年大漢走到武安麵前,有些用力的拍了兩下武安肩膀,看著武安身體紋絲不動,大笑道:“好小子!”
“豐叔,你回來了?”武安看著中年大漢高興問道。
“剛回家。”
中年大漢名叫武豐,是武安沒出五福的的族叔,武父生前和他意氣相投,兩家關係十分要好,武父沒了後,也十分照顧武家人。
武豐販賣私鹽為生,武安販鹽就是他帶的路子,武安心裏十分感激他。
武豐昨晚剛回來聽說武安出事了,心裏很內疚,後來聽說他沒事了才放心。
今天一大早去看望武安,武安又去田裏了。
現在正好在這裏見到了。
看著人差不多到齊了,丁裏正清了清嗓子,等四周沒有了雜音,才說道:“諸位,這次俺去縣裏,縣君大老爺給俺們派了件大事,巡撫衙門發了文書,命令各縣從即日起重新複設鄉兵,每十戶出一壯勇者,咱們裏需出三十人……”
話沒說完,底下哄的炸了鍋。
“天爺,若選不上,各家豈不是又有一大筆開銷?”
“可不是,今年縣裏加收兩筆稅了,家裏快吃不上飯了……”
“選上也沒好事,說不定什麼時候丟了性命!”
……
。您提供大神古代我是一個鹽販子的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