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花 情 韻文/趙瑩
金陵梅影尋何處?孤城老樹,瀟瀟冬雨,無奈,日夜隻聽,江聲東流.
——題記
吾生也晚,他已經去了,永遠地去了.許是因為他留在南京最清晰的痕跡是與梅花相連的,許是因為對他的愛和對梅花的愛有太多的相似,所以--
在梅花的顰笑中,
在梅花的幽香中,
在梅花的高潔中,
我能尋到他的呼吸,
他的聲音,
他的模樣.
或者說:他的一切.
老人們說,人是有魂的.他的魂靈,在金陵,鋪展出怎樣的深情……雖然,我隻能在江水日夜奔騰的聲響中,找尋他的足跡.
一
"西郊落花天下奇"
古都金陵有一片水土,因曾有一大片梅花,喚作"梅園",後來,該地因之得名"梅園新村".在南京,乃至全國,梅園新村都是有名的,因為有一位偉人,曾經在那裏生活,工作--或稱作"戰鬥"過.
在他離開那裏30年後的一天,聯合國舉行下半旗的哀悼活動,當時的秘書長用極簡短而有分量的三句話,回答了所有的疑問和揣測:"哪一個國家的總理,終身受到人民的愛戴?哪一個國家的總理,在國外銀行沒有一分錢的私人存款?哪一個國家的總理,一生隻有一個夫人?"
在他離開那裏30
年後的一天,在南京,千萬市民,用熱淚和堅持,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在三月還不暖和的天氣裏,在1976年還不明朗的天空中,用人民心中不需要多言一句的心照不宣,眾誌成城.
有的人,一生追求著萬民景仰的高度,追求著聖人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境界;有的人,一生追求的無非權利和榮譽,追求著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耀和力量.這樣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成功了,可成功又怎樣?不過是得到些微鏡花水月或過眼雲煙.
有的人,一生實踐的不過是與自己無關的目標,或者說,他所為之奮鬥的,更多是在於別人的幸福,自己所要求的,隻是內心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充實.這樣的人,他們往往是不相信所謂來世,輪回一類的話的,但他們得到的,卻是那些渴望長生不老或下輩子仍享受威福的人企望而得不到的東西--那千秋萬代的尊敬,感激和愛戴,而這些,從來不是他所渴望的:他所期待的,無非是現實和將來,別人的快樂,和一種不再需要依托某些人才能實現的自由,愉悅.
大釗先生曾言:"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於真理."後一種人,一生執著的,就是人生的真理,生命的真諦.曾經在梅園戰鬥過的偉人,就是這樣,他的一生,隻有兩個字——"奉獻".
奉獻.他的恩愛,澤被中華;他的精神,造福世界.他把自己的奉獻,融入了廣闊的空間,不複是個人的存在,在這樣的融入中,我們也再尋不到他個人的存在,似乎他的每一件事,甚至他的呼吸,都和這個世界共存.
但他不是格瓦拉.他是理想主義者,但他立足現實;他追求人類永恒的美好,但他是穩健的.他在與自己,與阻障,與世俗的鬥爭中,他在傳統和現代的碰狀中,堅強,務實而又達觀地走著自己的路.
這個人,中國人民用著怎樣親切的稱呼叫著他:"總理"--"周總理"……
"周--總--理--你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