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混合式方略(2 / 2)

權衡再三,熊文燦的方略是混合型的。在大雲門北和榜山上設立壕溝防禦澳洲人的炮火,部署重兵守備,將一部分船隻裝滿沙包在桂江水淺之處鑿沉,防止澳洲人的船隊進入桂江。

同時他也做好了燒城的準備,將糧食屯在城外,派重兵把守。城內除少量精銳據守要點之外,大部分人馬都撤退到城外的各個要點上,同時,在藤縣到梧州的西江兩岸要點都布置了重兵,防止伏波軍抄掠後路,確保糧道的安全。

4月13日早上11點,十多艘運輸船從長洲島駛出,駛到梧州城南的西江北岸。與此同時,珠江特遣艦隊西支隊大小船隻有節奏的向梧州南牆發射著炮火,壓製牆頭的火力,掩護登陸部隊上岸。

登陸部隊由朱全興的第3營和張大炮的攻城炮兵連組成。登陸場一片忙碌,陸軍士兵從運輸船上涉水登岸;水手們用吊機從船上裝載的各式大炮的身管和炮架從船上卸下來,裝載在充氣式皮筏上,再轉運到淺灘上登岸。炮兵們在岸上組裝了一台簡易吊機,把火炮組裝好,不遠處的江心,三條炊事船正在嫋嫋地飄著炊煙,正在給登陸部隊準備午飯。

朱全興臨時將第3營交給了張大炮使用,清拆阻擋視線的民房,開挖壕溝,用沙包修築簡易炮壘。由於城南的居民聽聞伏波軍的到來,大部已經逃離。

隻要不妨礙射擊和衝擊路線的房屋,按照朱全興的命令不予拆除,部隊拆除了大量西江邊上的貨棧和民房。被遺留下來的貨物財物被集中貼上封條封存起來,待戰後原主過來認領。為了加快工程的進度,第3營的附屬工兵連動用了炸藥,隻聽一片轟隆隆的聲音,原來的民房、貨棧頃刻之間就變成了磚瓦。

到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在梧州城南幹得熱火朝天的士兵們已經汗流浹背,饑腸轆轆。這時,炊事船鳴響了汽笛,用小艇將一份份飯盒送到了士兵的手上。

因為是臨戰,所以夥食比往日更豐富些。米飯自不用說,菜肴是“雜燴”,用各種“幹燥肉”、“脫水蔬菜”,加上固態的“調味汁”煮出來的。這裏能現地調達的東西極少,隻有少量的蔬菜和雞蛋,也加在裏麵一同煮熟――雞蛋全部攪成蛋花。

另外再配給一瓶消暑止渴的鹽汽水,三根拿來提神的香煙。炊事兵們一邊分發飯盒,一邊用大勺敲擊著裝滿湯、米飯或者炒米粉吆喝道:“大夥吃飽一點喲,飯菜不夠這裏還有,管夠,吃飽一點好去打一個大勝仗哦!”

吃飽喝足後,士兵們的幹勁更加充足,原定下午兩點完成的工程下午一點半就完成了。攻城炮兵的臼炮、旅炮兵的24磅榴彈炮、12磅加農炮以及三門從軍艦上拆下來的130mm口徑的達格爾大炮被安置在炮壘上,黑洞洞的炮口直對著梧州南牆。

朱全興和張大炮巡視了伏波軍的陣地,朱全興有種錯覺,似乎讓耶利哥城城牆倒塌的約櫃也沒有這些大炮威力大。張大炮看著這些他心愛的大炮,眼睛似乎要放光,張大炮喜歡炮,也喜歡大炮轟鳴的聲音,炮彈擊中目標產生的爆炸使他迷醉,炮就是他的生命,炮就是他的價值,他的眼神就是發射的炮彈,具有毀滅一切的威力!

辛辛苦苦運上岸的大炮怎麼能不用,炮手們已經磨拳擦掌,準備用自己的炮術,把梧州城轟成一片殘垣斷瓦。

不過,部隊的炮彈儲備卻不足。特別是臼炮用的榴彈,每門炮隻有六發,至於海軍火炮,備彈更少――攻打肇慶的時候,海軍消耗了船上的大部分炮彈,到了梧州城下的幾次射擊又消耗了一部分。相比之下陸軍大多數火炮因為很少發射,每炮至少有一個基數。

從三水到西江,沿途聯勤層層轉運,在後勤供應上已經開始出現疲態。特別是為了彌補運力征用的民船,因為缺少足夠的拖輪,必須靠人力和風力逆流上行,重載條件下幾乎慢如蝸牛。

公眾號臨高啟明——

臨高啟明書迷根據地

吹牛者的消息版;

介紹梳理重要人物、事件信息;

展示臨高社區風采,優秀同人和資料作品巡展;

不定期組織元老們線上或線下的聚會;

Inaword,SenatusPopulusqueMagnus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