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橫刀七發,笑看濤生雲滅”,當世六大高手之一,又稱“紅袍百袋,心細如發”。
前三位“多指”、“橫刀”、“七發”偏偏又師出同門,師兄弟身份。
至於他們的師承,三人始終守口如瓶,隻字不提。江湖上有許多揣測和傳聞,據說老四大名捕曾受皇命緝拿他們的師父,千裏追捕將其誅殺。
傳言此人公然自立叛亂,豎起旗幟對抗大宋,搞得天怒人怨,兵禍不斷。曾屯兵駐紮於五台山,機緣巧合下收了三名徒弟,分授三人絕技。後起兵失敗,帶著七名武功高強的部屬,逃往大理避禍。
“自在門”諸葛小花,元十三限千裏追蹤,曆經幾番周折重創七名親隨,又將禍首就地正法,平息叛亂。
時過境遷,五台山冒出三個武林中響當當的人物:多指頭陀,顧佛影,七發禪師,皆躋身當世絕頂高手行列。
多指頭陀明麵上是“老子廟”主持,實則暗中替蔡京賣命,是其安插在江湖上的一枚重要棋子。
顧佛影離開五台山後,各路豪強紛紛示好,遊玉遮不惜血本邀請他來洛陽,當上“小碧湖”的大總管。
七發禪師呢?
先投靠蔡京,當了“中間人”,與老不死,青梅竹位列蔡府麾下最厲害的高手,殺人無數。“骷髏畫”一案中,“老中青”兩位同伴皆亡,他僥幸生還,隨後脫離蔡府,遊曆四方,苦心修行。
他的“修行”便是化緣。
化緣說白了,就是向別人要錢。
他有一百隻大布口袋供其存放銀子,每次裝滿後,便會在峨眉山出資修建一座寺廟,以度化之前的罪過。
七發禪師來到洛陽,四大世家都有招攬之心,但他偏偏選中池家。
“小碧湖”有師兄在,一山不容二虎,顧佛影地位穩固,去了自然矮他一頭。
“妙手堂”財大氣粗,本是個好去處。無奈回百應之子回絕妒才忌賢,若加盟未必有好臉色看。
“千葉山莊”實力最弱,夾縫求存,就更不必去,何況還有司空劍冠在。
所以隻剩下“蘭亭”。
池日暮屈尊相迎,重金聘請,並允諾大事若成,同富貴。
麵子給足了,銀子給夠了。
此外,池家確能供他大顯身手,與師兄較一較勁,爭一爭臉,鬥一鬥法。
他打心裏不服顧佛影。
他要讓別人心服口服。
尤其是顧佛影。
要服眾,得用功勞說話。
七發禪師一開口,旋即低頭故作沉吟,默默雙手合十,神態虔誠。
“大師,你就別藏著掖著,有話直說啊!”
七發禪師微微抬首,淡然道:貧僧在想一件與“蘭亭”息息相關的事情。
洪三熱一愣,追問:何事?
七發禪師答:請問洪頭領,“銀葉小築”那邊,不知戰況可有分曉?
洪三熱即答:妙手堂派出的是回萬雷,估計那邊葛家的人凶多吉少。不,應該說是大禍臨頭,劫數難逃。
七發禪師微微歎息,合掌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啊!
洪三熱道:大師,你又阿彌陀佛,又罪過的,到底想說啥呀?
七發禪師道:從那裏的旗花信號來推算,妙手堂已攻下“銀葉小築”,此刻估計正往千葉山莊去了。
洪三熱想了想道:嗯,是該拿下了。這個與我們有何相幹?
七發禪師答:有!
洪三熱滿臉狐疑。
七發禪師道:你我該回池府向池公子複命了。
“啊?”
洪三熱張大嘴巴,愈發茫然。
“大師所言,我聽得糊塗。咱們好容易來了,都交上手,怎麼又要回去?”
七發禪師道:妙手堂已搶先一步,我們卻仍在此地遷延耽擱。倘若對方先入為主,葛家全部賬簿,名冊,地契,庫房裏的錢糧寶物,恐落入妙手堂之手。你我再去,亦是空手而歸,白忙活一場。不如早些撤走,大家既能避免爭鬥死傷,貧僧又能回去早早享用齋飯,豈不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