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3 章 第183章 司徒四娘子(1 / 3)

五月首日,吳中再傳危訊,說霪雨不歇致襄陵塘決、六郡成陸海,損失無以為算,白紙黑字,字字驚聞。

丹闕樓笙歌依舊,不同的是,從前文豪吟花月,今日賦山河,每每舉杯總先歎風不調雨不順,一懷愁緒滿來酒潑案、金豪擲,催得那優伶怒撥琵琶舞不休。

江徐清不同流俗,聽著埋天怨地的詞直挖耳朵,他瞪向旁側姑娘,伸手推腰一把吼:“你去唱,老子要聽百媚生春被翻紅浪!”

於是台上移商換羽,猶聽見“十五六”初婉轉,客人們相繼解頤,再無心傷春悲秋。

江徐清沒能舒坦聽完唱詞,廝兒便悄聲來告,他遂側頭張望,當真見得一襲顏色濃深的倩影足踏木屐朝往二樓。

江徐清眼眸驟眯,嗤道:“她來做什麼?”

懷中伶人相顧而去,輕笑道:“永樂公主?倒是許久不見,大抵是生完孩子來此疏散的,又有何稀奇?”

“你懂個屁。”難忘當街那一耳光,江徐清分外不爽撩袍起身,“掃興,老子走了!”

薊無雍披露韓秋水行程,事隔幾日,果然得到印證,韓秋水甫入京都便徑直來尋山箬。

此時,他在憑欄處目視公主靠近,察覺她行路略跛,於是著意打量,她今日妝容別致,額前鳳鳥華勝繁綴金流蘇,流蘇彎成扇弧別入右鬢,被擋住的眉峰處,細細傷痕若隱若現。故而他先問:“一年不見,公主一切可安好?”

公主示意他入座,笑稱:“再好不過,你當表舅舅了。”

仆仆之氣猶在的男兒聞言大喜,一麵問詢幼侄狀況,一麵還揖就座,寒暄須臾,李綏綏便問起收獲。

韓秋水好容易斂住唇際笑意,又攤手道:“我曾向公主提到父親那位同僚,用了些法子試圖撬開他的嘴,顯然是我太天真,當時他能對二哥哥起殺心,又怎肯交底,他家中亦是老小數十口,寧死不肯連累家人。”

“死了?”

“亦怪我心慈手軟,放他一馬,結果他當夜溺於湯沐。”

他稍稍平複心緒,繼續說道:“遍訪故土,才知,我所認為天大的事,於別人看來不值一提,說起當年大旱,他們怨隻怨老天亂發脾氣,別說不記得俞家出頭賑災之事,連賑災銀貪墨案,都漠不關心到底誰失職誰獲罪,他們隻慶幸,那樣的天災再未發生過。”

李綏綏倒不覺失望:“翻舊案本不易,你早該有心理準備。”

“是。”

韓秋水躊躇片刻,又道:“另外,我於山院借宿時,偶遇故人,起初我與她並未相識,隻如尋常佯作閑聊說起當年旱情,察覺她情緒略激動,於是旁敲側擊,得知她曾在娘娘身邊服侍,娘娘入宮之前,曾為她置嫁安家,她念娘娘恩情,適才為娘娘為俞家抱不平……”

李綏綏竟是緩了兩息,才反應過來“娘娘”指誰,神情微僵一瞬:“你向她表明身份了?”

“沒有,隻說是俞家遠房。”他略作沉吟,目光徐徐對上李綏綏眼眸,低聲道,“她還提到一件往事,我不知道是否與案情相關,也不知是否當說。”

他特意提及這位故人,其實已認定幹係重大,大抵覺得難以啟齒,得李綏綏示意才敢道來:“她說,秦相曾至定州公務,在俞家盤桓二日,見過待字閨中的娘娘一眼,次日,竟唐突提親。當時秦相已有家室,太婆多次推諉見其心未死,擔心開罪權勢招禍,索性帶著娘娘避往祖籍,可躲過一時,卻沒躲過入宮采選……”

李綏綏並未開口打斷,韓秋水卻頓了頓,觀她貌甚平靜,這才道出關鍵:“有此前因,我忽然想到另一事,章繆父親遇害那日,正好叔伯們被邀往冠雲山莊,章繆曾聽到一人名諱似娘娘,我猜,那就是娘娘,他還提到行凶者與之……咳,聽他描述,我鬥膽猜測,那人正是秦相。”

故舊撥雲,戲台唱樂聲驟然在耳畔放大。他二人均未流露過多情緒,卻在彼此沉默的目光中了悟——關於那些算計、背叛、以及真相,他們其實早各做猜度與判斷。

心慕之人委身相求,秦仕廉遺憾得補肯伸援手,並不代表冰釋當年被拒之恥,俞靜禾並不了解他,所以東窗事發時她選擇自戕,既為保全他,又為感動他,認為他必會信守承諾庇護她的家人,又怎知,頂著風浪將將及岸的俞家失去她這道保命符,於秦仕廉而言隻餘舊恨,他竟反手將他們送下地獄換太平。

樓下一曲奏罷,李綏綏終於開口,僅說三字:“知道了。”

毋庸深會母親當年的背叛有多不得已,非要怨,也隻怨她太軟弱天真。

“公主?”見她竟不置一詞,韓秋水不免迷茫。

李綏綏擺手摁下他的疑慮,很是突兀轉了話鋒:“我擔心北疆起戰,大啟軍備甚憂,若戰……戰火很可能漫及京都,你不妨先南下。”

韓秋水愣足許久,才至兩個話題間回神:“別說是否起戰,倘若當真山河破碎,我躲去南邊,又有何意義?”

“南下還有海上退路,我隻希望你好好活著而已。”李綏綏如實再道,“事到如今,不妨與你直言,俞家的案子,官家或多或少心裏有數,我不止一次試探,他對秦仕廉的包容超乎你我想象。”

韓秋水這才籲出一口氣,笑笑道:“我知他地位難以撼動,我有足夠的耐心,既國難當前,事有輕重緩急,我們不妨等上一等,聽說官家有退位之心,若在他手裏無翻案可能,我不信,未來君王仍舊如此。”

這句話亦讓李綏綏目光漸漸柔和,眼前人將雪恥冤情視作畢生所願,他奔波無勞,豈止身心疲累,難能可貴的是,仇恨並未將他變得憤世嫉俗、麵目可憎,他眼神仍如初清澈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