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一節 少花錢多辦事(1 / 2)

“這個比例在總費用裏大概占多大呢?”艾誌新趕緊問道。

“我看設比例不合適,可能會造成分攤過大或者過小。按照他們的收入吧。願意參加的,收取相當於歸化民職工一個月的平均工資。”劉翔說,“花一個月的工資辦個婚禮,不算過分吧?”

“我覺得少了。”艾誌新說,“至少也得三個月吧。他們可都是老歸化民,沒老婆,能有多少花銷?至少都有兩三年的積蓄……”

“別說兩三年,我看有些人都有三四十年的積蓄了呢。”王君打趣道。

會議室裏頓時暴發出一陣笑聲,連張允冪都忍俊不止。

劉翔原本竭力想保持嚴肅,這會也不得不笑著擺了擺手:“好了好了,別開玩笑了。繼續說正事。”

林佰光笑道:“我看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了。正因為他們是光棍漢,沒家累,平日裏花錢大概也是大手大腳的,積蓄有一點也不會多。收得太多人不樂意。萬一連這點錢也拿不出來的,就從他們工資裏每月扣除就是了――額度小,不影響生活。”

“就這麼辦吧。”劉翔見艾誌新還想發言,直接一個大招把他給憋了回去。

杜易斌趕緊道:“缺口的部分,我看用不著動用財政的資金。我有個建議,那就是叫廣州城的各個大戶捐獻點錢。然後在婚禮打出這些商戶的名號表示感謝――也可以把籌辦婚禮用得物品的購貨合同給他們。對於那些商人和大戶而言,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投名狀了。那些糧商還有高舉等人肯定會捐錢捐物的,保不齊他們也會讓自己的家族子弟加入進來呢,這樣也能根據捐錢的人數和數額看看那些大戶們的屁股坐在哪呢,對以後的工作有個參考。”

“拉讚助做廣告的思路。不錯不錯。”張允冪說,“這點錢對他們還不是九牛一毛。何況還有廣告回報呢。”

劉翔還沒說話,林佰光便搖頭了:“雖說我們隻要把這個意思透出去,廣州城裏的大戶們願意出錢的肯定不少,而且一個比一個慷慨,但是實話說這麼做並不妥當。一來容易讓廣州的市民和大戶們產生某種錯覺,覺得讚助了就和我們有了什麼特殊關係;二來也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捐款這種事,偶爾做是慈善,經常做就是收稅。我們自己能控製好這個度,以後的廣州市政府呢?畢竟這一聲令下,全城掏錢捐的來錢手段多容易――好事最後也得被辦成壞事。”

林佰光從90年代就在縣城裏的機關混事,對基層政權施政的種種弊端看得太多了。頻繁且強製的捐款實際上消耗的都是政權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善心,次數頻繁之後不但給群眾很大的負擔,社會效果也不好――明明辦得是好事,卻被群眾看作是“盤剝”“甩負擔”。

“我也覺得不妥。”一直沒有發言的王企益也表示反對,“這種非常規的斂財手段要少用。當初辦亞運的時候我還是小學生,當時學校統一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捐五角錢。還在各班、全校、乃至全縣各校裏搞捐款排名,弄得各班各校攀比。看起來聲勢浩大,‘全民積極參與辦亞運’,熱鬧的很。可是有的學生家庭困難的,5角1元對他們真不是小數目――你說學生家長和學生對這種捐款怎麼看?難道是興奮加自豪嗎?後來北京申奧就不再接受群眾捐款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那對方主動捐錢我們也拒之門外?”杜易斌急道。他們昨天的討論中就把“捐款”作為經費的主要來源。

“對,這個錢我們不能要。”劉翔說,“特別是咱們現在的新生活運動正在往深度發展,和大戶們的關係頗為微妙,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分寸,以免給外界某些錯誤的信號和……未來的口實。”

杜易斌、王君等人都是一臉失望。

張易坤趕緊道:“捐款自然是不行的。不過我們可以拉讚助打廣告,這個應該沒問題――純商業行為。比如婚禮上用得茶食,舉辦婚宴用得食材――廣州城裏有我們重點扶持的一些企業,讓他們來讚助比較合適。”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基本是廣州光複之後發家的,都有一些元老院的背景和投資,關鍵是他們和廣州城裏的舊大戶、縉紳大多沒有瓜葛,曆史清白。叫他們出讚助放廣告,即是知名度宣傳,又體現了元老院對這些新工商業者的扶持態度。m.X520xs.Com

張易坤的這個提議獲得了大家的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