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淵背後的蒼天幻化出了一座青鼎,那青鼎是玉做的,圓身,三足,高大雄渾,為清輝所籠罩,又通透得很,能一眼瞧見裏頭孕育的一團混沌。
那混沌如一顆卵,是吞噬了所有光的沉寂的墨色,然而片刻後,它被一柄玉斧從中劈開。濁沉清揚,終於分出顏色來,一根由靈氣彙聚而成的天柱將天地撐開,自此,日月經天,星宿列張,這才有了朝夕、四時。
時光流轉,靈動而變化多端的影層出不窮,紋飾在鼎身。半人半獸的神與樣貌怪異的靈獸,分了陣營,征戰不休。繼承了神力的後世子孫,成了氏族和部落的首領。終於,炎帝後裔,祝融之子,與顓頊相爭,怒而觸不周之山,折了天柱。
天柱的碎片在天帝的煉化下成了靈鼎,而原本與人間以天柱相連的昆侖,則成了飄浮的仙山。
人間再無長生不死,原本可借由天柱上天入地的仙獸們,也再無法來去自由。人的欲望,因著壽命的短暫而愈發膨脹。
馬蹄揚起沙塵,各方霸主於鼎身凸顯的九州版圖之上,逐鹿中原。鼎中,血色沸騰得幾乎要滿溢出來,縈繞在血色之上的濃重的怨氣,化為了女神旱魃。她繞鼎而遊,所到之處,大地龜裂,餓殍遍野。
一滴淚如流星般滑落,落在嗷嗷待哺的稚嫩臉上,隨後那繈褓中的嬰孩被枯瘦的手拽住,易子而食。
轉過半圈,是跪地祈雨的人們虔誠的臉龐,他們造了土龍,又將幼子推入河中,浮腫的屍首被衝入江河下遊,怨氣彙聚成了洪澇,海嘯山崩,是為滅頂之災。幸而天帝降下神諭,夏日飄雪,寒暑易節,冰封了浩劫。可來年驚蟄,萬物複蘇時,依舊群物失性,百妖作亂。
蟄伏了許久的魔氣傾覆天地,上界的靈氣日漸稀薄,靈物長眠,神祗孱弱,王母以身補天,獻祭天柱。那隻通體雪白的瑞獸,便是於那時,受命將精怪圖卷繪製於人間。
百姓知百妖,喚其名,則不為禍,人間這才有了太平時日。可曆朝曆代,堪稱海清河晏、太平盛世的又有幾載?
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為禍人間的妖族浮光掠影地掠過靈鼎,鬥轉星移,一圈圈琉璃色的光亮如漣漪,悄無聲息地出現在被虞淵捕獲的鳳凰一族的身下,在他們察覺前,化為颶風,將他們全都裹挾走,消失於半空,又現身於頂天立地的靈鼎中。
捕獲了鳳凰,靈鼎瞬間光芒萬丈,那光芒滿溢出來,絲絲縷縷地連接在虞淵身上,而虞淵身上的那些字符便順著那光芒遊到了鼎中,密密麻麻地在鼎中幻化成妖獸,有從天上飛撲而下的猛禽,有從四周圍剿而來的猛獸,有從鼎中一躍而起的巨鯤……數量之多,種類之繁雜,簡直歎為觀止。
鳳凰被那些虛影前赴後繼地圍攻,疲於應付,脫不開身。正在此時,一個有首無身的怪物,從鼎身中探出了腦袋。他在鼎中投下一道駭人的陰影,鳳凰們瞧見他,眼中都流露出了無法掩飾的惶恐。
他之所以有影,是因為他是一個來自於上古的“活物”。
他原是三頭六臂的上古戰神,涿鹿一戰,為黃帝砍下四臂與這一頭顱,成了如今模樣。
他僅剩的一雙臂,幾乎是從耳下伸展出來的,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動作扒著鼎身。頭顱上方圓的臉麵像被泡發過,青紫色的麵皮上,頭發早已脫落,一雙黑洞洞的沒有眼白的眼,瞪著前方。一張嘴,蠻橫地霸占了半張臉的位置,將鼻子擠壓得變了形。裏頭尖銳的齒像是洞中倒掛的冰棱,密密麻麻,毫無規律地排列著,從四周一直生長到了上顎。
他是怨氣與貪婪的化身,他在人間被稱為“饕餮”。他自始至終都被封印在這靈鼎的紋飾中,唯有當即將成魔的妖族被捕獲,才有他出場的時候,因此方一解開桎梏,便躍躍欲試地爬了出來。
那一雙厚實長了尖銳指甲的黑黝黝的手,一把就揪住了離得近的幾隻被字符困住的鳳凰。那幾隻鳳凰不及叫上一聲,就被他胡亂塞入口中,大口咀嚼著。
他似乎許久沒吃過東西,動作生疏而又蠻橫,隻以上下顎碾壓著,用那密密麻麻的利齒將骨肉碾碎,肉沫與血漿隨著他的進食噴濺而出。
鳳凰們被這一驚得拚命掙紮,然而那些字符不肯輕易放過他們,它們在鼎中遊走、流竄,幸災樂禍地拽著鳳凰們的細足,掐著他們的頸項,扯著他們的翎羽,像一群頑童,要將所見的所有美麗的靈獸都折磨得狼狽不堪,永墜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