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遼將士們......都辛苦了。”良久,袁應泰才站起身來說道,“我當上奏朝廷。為所有將士們請功。”
“請功,請個麻賣皮的功!”馬祥麟憤怒的罵道,“我們不要請功,我們要報仇!”
“我們要報仇!我們要報仇!”身後疲憊的軍士們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紅著眼齊聲吼道,連城牆上的遼陽守軍們甚至都被這樣的聲勢嚇了一跳。
若是遼陽城中都是這樣忠勇的軍士,何愁遼事不定啊。想著這些川浙軍將士們戰死沙場的模樣,袁應泰不禁流下了熱淚。遼陽救援不力導致援遼大軍幾乎全滅,身為遼東經略的他必須要為這一萬條生命負責。
“仇要報,功也是要請,一碼歸一碼。”袁應泰擦幹眼淚道,“所有物資,我們遼東都司來準備,今夜請貴軍在遼陽城外紮營暫歇,明日再撤往廣寧吧。”
淩晨時分,北路軍唯一幸存下來的川將周世祿帶來了北路軍全滅、總兵官陳策戰死的消息,整座遼陽城都陷入了不安的沉默中。
早晨,送走了馬祥麟等一眾潰兵之後,袁應泰看著他們西去的身影,低頭沉默了許久。
上任遼東經略以來的種種舉措,可以說隨著沈陽的陷落宣告全部失敗了。沈陽城的百姓被韃子擄掠屠殺、援遼將士們死戰殉國,自己要怎樣才能償清這份罪過?袁應泰做官的初衷是造福百姓,如今卻被這千萬條人命的血債,壓得喘不過氣來。
自己崇尚以仁平天下,可是對遼將的仁卻令他們對命令陽奉陰違;對遼軍的仁令遼陽城中的守軍聽聞八旗軍即將到來,紛紛算計著如何逃跑;對蒙古、女真降人的仁令軍中擁有比例不小的異族士兵,眼見八旗軍就要到來了,隻怕這些異族軍士當中,打算獻城投降的大有人在。
前半生懷揣的所有理想,都在這遼東大地上支離破碎,岌岌可危。一向以兼濟天下為己任的袁應泰,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我袁應泰,是個好官麼?
兩日後,八旗兵臨遼陽城下。袁應泰親自率軍出城列陣迎敵,卻被努爾哈赤用楯車偷襲西門得手,城中蒙古、女真降兵趁機製造混亂,八旗兵沒有多費力便殺進了遼陽城中。
當袁應泰得到急報,獲知八旗軍已經入城後,他急忙返回城中,打算組織巷戰,卻發現遼陽城中的大戶們正簞食壺漿,在道路兩旁熱烈歡迎著八旗軍入城——原來這些大戶們早就暗中與八旗有過勾結了,袁應泰當初好心了他們的賦稅,最終卻白白便宜了自己的敵人。
八旗入城,本就士氣不高的明軍作鳥獸散,李秉誠、薑弼、候世祿、麻承宣、趙率教諸將逃向廣寧方向,梁仲善、楊宗業二將戰死,遼陽東西二門俱陷,八旗占領全城隻是時間問題了。
絕望之中,遼東經略袁應泰仍然沒有忘記自己與遼東共存亡的誓言。在城外明軍潰散、城內喜迎八旗入城的怪異氛圍下,這位有著遠大抱負的儒家書生,留下遺書後,在沈陽城樓上**而死。
至此,大明苦心經營的沈陽、遼陽二城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落入後金手中,整個下遼河平原已經失去了所有護衛的屏障,遼東大地,將徹底成為八旗肆虐的修羅場。
。您提供大神萬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的呂重呂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