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蔡吉聽罷郭嘉一番有理有據的分析,再結合史書對賈詡的一些評價,發現事情還真有可能像郭嘉說得那樣。於是蔡吉當即便向郭嘉拱手作揖道,“先生之言令本府茅塞頓開。本府這就著人請文和公過來商議。”
哪知此時的郭嘉卻一抬手阻止蔡吉說道,“慢著。既然主公沒將東萊的情況告知文和公,那主公還是同吾等商討完之後,再單獨找文和公商議為妙。畢竟文和公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不清楚,驟然讓其參與密談,隻會平添尷尬。”
“奉孝先生說得是。是本府魯莽了。”意識到自己有些關心則亂的蔡吉拍了下腦門苦笑道。而郭嘉與太史慈見狀亦同時發出了會心的笑聲。
此刻麵對眼前笑得頗為歡暢的兩個男子,蔡吉不得不感慨自己是幸運的。郭嘉與太史慈都是有才華的人,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是胸襟寬廣的男子漢。正如,郭嘉身為自己的首席幕僚,不僅對新晉加盟的賈詡絲毫沒有抵觸之意,反而一心一意地幫自己收服賈詡。要知道以賈詡的資曆與才華,隻要其一入幕,郭嘉勢必就得讓出謀主之位。誠然蔡吉並不會因此就喜新厭舊。但這世上多得是為爭一口氣,爭一個名聲,而大動幹戈的“聰明人”。那些“聰明人”往往會捏著鼻子接受新成員,可在背地裏卻使黑手、下絆子,破壞整個團體的團結。亦或是幹脆冷眉應對新來者,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架勢。
值得慶幸的是,郭嘉不是這種“聰明人”。在曆史上郭嘉以“軍師祭酒”的身份一直輔佐曹操,直至病逝。哪怕是出現後來居上者,他也甘之若飴地堅守著自己的職位,從不動搖其對曹操的忠誠。所以同樣的進言,有時郭嘉說出來會比其他謀士有分量,因為在曹操看來郭嘉的進言是無私的。
想到這裏,蔡吉不禁盯著麵前的郭嘉,由衷地脫口稱讚道,“先生真乃賢良之人!”
郭嘉沒料到蔡吉會突然冒出這麼一句,楞了一下的他並沒有出言推脫謙遜。相反他卻衝著麵前的少女微微頷首算是接受了這一評價。而緊接著,郭嘉便將話鋒一轉,切入正題道,“主公,今日找吾等前來怕是為了出兵幽州之事吧?”
蔡吉亦收斂起了心中的思緒,點頭作答道,“嗯。本府在收到先生的書信之後,也花了不少時日考慮此事。叔治先生說諸君不讚成本府親自去幽州,本府對此深表同意。眼下中原戰火已起,本府自然是不能離開青州,離開中原。但袁紹那邊總得有人去應付,並且本府也想趁這次的幽州之戰,在幽州,在袁紹的背後安插一支兵馬。故而本府打算抽調水軍以及五千兵馬前往幽州複命,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水軍?五千兵馬?主公的意思是走海路去幽州?”太史慈聽罷蔡吉所言追問道。
“本府正是此意。”蔡吉說罷便指著案牘上的地圖向太史慈與郭嘉解釋道,“兩位請看,自海路從此地登陸就能沿易水而上,直接與袁紹的大隊人馬會師於易京城下。不僅路途短,還便於補給。倘若能有時間在此建港的話,便可與遼東的錦西港互為照應。”
蔡吉指著的這個位置正是後世天津的位置,而袁紹目前圍攻的易京則位於後世保定與天津的中間。相比大老遠地從青州、冀州走陸路繞道,走海路確實是最便捷的路線。而太史慈早年曾多次渡海去幽州,對那一帶的情況也相對有些了解,因此他當即便點頭附和道,“主公此計可行。”
蔡吉見太史慈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又將目光轉向了郭嘉。卻見此時的郭嘉正盯著地圖摸著下巴上的胡須。過了半晌之後,他終於抬頭向蔡吉問道,“主公,且不論五千兵馬北上幽州是否合適。主公可曾想好,若按此策,該讓何人帶隊?”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問,不由兩手一攤無奈道,“本府也正頭痛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