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2卷青州之鵬 賈文和(3 / 3)

麵對賈詡疑惑的口吻,蔡吉卻挺直了腰板,傲然反問道,“本府做周公,還是王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本府明白,禍亂天下的並非黃巾賊、並非十常侍、並非董卓,而是地方上的豪強!就算眼下有人能憑武力一統天下,隻要地方上還有豪強割據,朝堂上還有世家弄權,他這江山就坐不穩!倘若換一姓氏,天下任然大亂的話。那還不如像春秋時期那般,諸侯貢職,奉漢室為大統。”

蔡吉這番話並非是在危言聳聽,而是在轉述她所知道的曆史。須知從西晉一統天下,到五胡亂華,前後不過三十年。這期間還夾雜了八王之亂。出身世家的晉王室都壓製不了地方上的割據勢力,更毋庸說是其他一些出身低微的家族了。而世家與寒族之間的內鬥又加劇了新王朝的崩潰。所以蔡吉一向認為統一的想法是美好的,現實的條件卻是殘酷的。迅速統一並不能解決之後接踵而來的亂世。因為這並非是一場簡單的王朝更替,而是一場涉及製度變革的社會更替。關鍵問題不解決,戰亂就會像潰瘍一樣久久不愈。

果然這一次賈詡聽罷蔡吉所言徹底陷入了沉思。其實在亂世滾打大半輩子的賈詡,也知道亂世的根源究竟在那裏。而此時他也已然不再小看蔡吉。畢竟這世道能一語道破亂世根源的人並不多,而有膽量去著手解決這些問題的人更是鳳毛麟角。至少就目前為止,除了蔡吉之外,諸侯之中賈詡隻聽說曹操在向世家豪族下手。所以賈詡也一直很看好曹操。

當然賈詡終究不是蔡吉,不知道未來在短暫的統一之後會有五胡亂華,會有長達四百年的戰亂。他隻是堅信沙丘後頭會有綠洲。所以在沉默了半晌之後,賈詡還是語重心長地向蔡吉勸說道,“蔡使君所言,句句珠璣。隻是豪族、世家的之亂非一朝一夕能平息。行春秋之舉,固然能讓天下暫時停戰修身養息,但時間一長隻會助長割據之風,從而形成戰國之勢。而倘若有一方勢力能像高祖那般先統一天下,再削藩、抑豪族,這天下又何愁不定?”

“文和先生真認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蔡吉不置可否地問道。西漢前幾任皇帝之所以能做到加強皇權,那是托了之前秦始皇統一六國一路橫掃的福。可漢末又有誰會去當那個冤大頭,學秦始皇把全國上下世家豪強殺一遍?曹操?曹操本來是想學來著,結果才“殺”了開個頭就發現這事不是正常人能做得了的。引蠻族入侵來動手?那更是千古罪人。

可賈詡卻固執地反問道,“不試試又怎麼知道會不成?”

不試試又怎麼知道會不成?這同樣也是蔡吉想說的話。所以賈詡的話音剛落,蔡吉便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文和公說得沒錯,不試試怎麼知道會不成。”

賈詡被蔡吉這麼一笑,不禁覺得有些尷尬,畢竟向來隻有他賈文和套別人的話,沒啥人能知道他賈文和心裏在想什麼。而他剛才竟像一個二十多歲的後生一般將心中的想法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於是賈詡下意識地撇過臉,故作不舒服地咳嗽了一聲,賭氣地說道,“蔡使君若是覺得老夫的話不靠譜。那就當老夫什麼都沒說。”

蔡吉沒想到賈詡也會有如此失態的模樣,驚訝之餘,倒也覺得眼前這位老者的心中亦有著鴻鵠之誌。而蔡吉自付自己的藍圖,終究也能包攬下賈詡的誌向。所以她當即便鄭重地宣布道,“不,就依文和公所言。本府會虔心治理自己的疆域,並在自己的治下找出壓製世家與豪族之策。而倘若這世間真有高祖那般的英雄存在,本府也一定會助其一統天下。”

賈詡聽罷蔡吉所言,略帶詫異地回過頭,待見麵前的少女正一臉陳懇地看著自己。若換在從前賈詡會對這樣的言語半信半疑。可不知為何,此刻的他卻覺得少女所說的話一定會做到。於是在定了定神之後,賈詡端起手邊早已涼了茶水,抿了一口道,“蔡使君,同老夫說說東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