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腦子進水了,怎麼認為文章需要詞藻呢?
看完文章後,廖永擦掉眼淚,對朱高熾道:“殿下,此乃當世雄文,臣羞愧!”
朱高熾合上文章,命人去抄一份,然後快馬送往京城,同時送去的還有他寫的信,以及鄭和寫的密折。
他說:“你確實應該羞愧,作為布政使,你治下之民生活得如此淒慘,你居然連知道都不知道。
想想吧,再過一兩百年,大明會變成什麼樣子。”
廖永痛哭流涕,“臣無能。”
“起來吧,先去做事。還有,濟南府的調查數據跟官方統計數字差距過大,找找原因,把數據更正回來。”
朱高熾的文章被送回去。
此篇文章共計一萬一千多字,寫了厚厚的十幾頁大紙,朱高熾用不習慣毛筆,所以使用玻璃鋼筆寫就,光墨水就差不多用一瓶。
如此雄文送到朱棣的案頭,他人都是傻的。
他問狗兒:“這些都是?”
狗兒陪著笑,拿出一個信封:“這是大皇子殿下的親筆信。”
信比較薄,估計也就是一兩頁紙,朱棣剛鬆口氣,狗兒又拿出一遝紙:“這是鄭和的奏折。”
朱棣倒吸口涼氣,這兩個人在山東究竟做了什麼,居然搞出來這麼多東西,他淡淡道:“放下吧,我抽空看看。”
直到晚上,朱棣基本上忙完一天的政務,於是想起此事,命人把書稿拿來,就在奉先殿裏看。
文章開篇明義,敘說緣由,朱高熾寫到:
我在山東期間,所聞所見大多數都是苦難,然而這種苦難中,又有因為戶籍製度所帶來的痛苦。
山東是個人口大省,而且提供了大量糧食供應北平府,今年凍災影響範圍雖然比較大,但還不足以引發農民革命,其中不合理的政策居功甚偉。
因為文章篇幅所限,所以這篇隻講戶籍製度所帶來的問題。
為寫好文章,共計訪問數十人,並且有官府每年的稅收、黃冊貼文、曆年的魚鱗賬冊為基準,大抵上是真實可信的,本文隻選擇三個人以作代表。
分別是居住在城南的木匠張大狗,春紅樓的龜公謝春,以及濟南府治下二頭村的匠戶魏草。
朱棣隻看頭一段便沉迷其中。
接下來朱高熾用大量篇幅,詳實描述了三個人分別的生活。
包括但不限於每個人的戶籍,祖籍,家庭足跡,年收入,日收入,詳細支出,每日工作時間,對子孫後代的安排。
朱棣仿佛看到一個鮮活的人出現在自己麵前,向自己娓娓道來他的生活。
這種剖析是極為難得的,而且也非常令人震驚,這大概是朱棣第一次真切了解一個底層人的生活現狀。
接著,朱高熾又詳細分析三個人的生活狀況,戶籍製度對他們三人帶來的不同影響,包括他們對官府勞役的觀感,字字平實,但流著血。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