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舊寶鈔是朱高熾謀劃已久的事。

因為無論打造銀幣、金幣,還是新型紙鈔,無一例外都需要對舊寶鈔做處理,否則朝廷信譽會大打折扣。

但如何回收舊寶鈔是個大大的經濟問題,朱高熾可以補貼一部分,但不能太多,朝廷可以虧點錢,但不能虧太多。

兩種困局交織之下,土地租賃就是個好買賣。

土地租賃並不需要花錢,隻是需要朝廷支出部分舊物,送給亦力把裏,承擔一些新城建築的成本,而且量大,可以大量回收使用舊鈔。

朱棣不置可否,他叫朱高熾先回去整理出來個章程。

次日,朱高熾出宮,直奔鐵器作坊。

他之前命令匠人們研發出新型的衝壓機,以此來作為製作金銀貨幣的工具。

匠人們已做好,早就等著他去驗收,但前段時間一直都忙碌於棉紡。

今日得空,剛好去看看。

鐵匠作坊的衝壓機,樹立在秦淮河岸,利用水流的力量推動機器運轉。

機器足足有一人多高,黑大粗醜就是衝壓機的整體外形特征。

這讓朱高熾回憶起小時候見過的一些老工廠,那裏的機器就是這般模樣,如果加上衝鼻子的機油味,就更加完美。

工坊主事介紹道:“殿下,這是科學院裏幾位工匠共同研製出的,上方的鋼印可更換,下方砧台也可以更換模具。

模具、砧台、鋼印都是由最好的鋼材製成,是鋼廠的十四號鋼。堅硬無比,不容易壞。”

朱高熾撫摸砧台,下達命令:“開起來試試,用銅板。”

哐當哐當,機器運作。

不久以前製作好的銅板被送進機器,隨著卡塔一聲巨響,衝壓機落下,銅板被壓進模具裏。

等機器抬起,裏麵留下一百枚製作完成的銅錢。

中國古代銅錢代表的是天圓地方,不是胡亂設計的形狀。

本來朱高熾想要保留這樣的設計,但後來工匠們說中間的孔太麻煩,倒是不如直接使用實心,在上麵畫方為妙。

朱高熾隻得妥協,如今總算看到實物,圓圓的銅片兒,上麵還帶著溫熱,周邊是鋸齒,中間是個方框,上寫永樂通寶四字。

“還是不錯,銀板金板各給我來一套,我去呈給陛下。”

朱高熾點頭,認可這個設計,雖然速度上慢點,但比澆築的好太多。

工匠們又衝壓出銀幣、金幣。

按照價值,一枚銀幣相當於一錢,一枚金幣相當於一兩。

朱高熾將十金十銀十銅裝好,機器被他安排錦衣衛看管,回家取走之前試製的紙幣,一同送去給朱棣。

朱高熾把三十枚貨幣呈上去時,朱棣眼睛亮了,他拿起來仔細查看,發現這些貨幣精美異常,圖案清晰,而且大小一致。

其質量遠超朝廷發行的銅錢。

朱棣詢問:“這些貨幣,成本怎麼樣?”

朱高熾道:“成本主要是機器的磨損、人工等費用,哦,對還有運輸的費用,與舊銅錢相比,與其大致相當。”

朱棣道:“那也沒什麼好處。”

朱高熾笑道:“是,單從成本看似乎沒多少好處,不過問題出在這些金幣銀幣的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