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字典的重視,甚至遠遠超過錢莊。

錢莊興盛,可能使大明興旺昌盛,但字典卻能名傳千古,成為後世真正的楷模。

字典成書後要求朱高熾立刻送進宮中,他的喜悅之前無人分享,隻能拿給徐皇後,與徐皇後一起翻看。

不過,朱棣卻不明白這字典的使用規則是什麼,夜裏把朱高熾叫過去,問他字典怎麼用。

朱高熾采用的規則很簡單,其一是筆畫規則,這種規則古已有之,隻是與現代劃分筆畫不同。

另外一種則是拚音規則,拚音規則因為南京官話跟普通話差距有點大,所以隻能按照南京官話規則重新排列。

朱棣對拚音規則很不耐煩,但筆畫規則卻很喜歡,試著查找幾個,每個都能找到。

每個字除字形字義外,還標注有拚音,有示例,可以說這本書就是古代最正宗的字典,實用價值遠遠超過許慎的說文解字。

許慎說文解字原本就不是為平民準備,這個家夥是陰陽家,還是個經學家。

朱棣翻看完畢,皺眉道:“這書一本成本多少?”

朱高熾道:“大概六百文。如果有十萬冊印刷量的話。”

“這麼高?”朱棣驚歎。

徐皇後卻說:“此書物有所值,若能流傳,別說六百文,就算六十兩銀子一本都是值的。”

朱棣皺眉,“可這書太貴,貧民子弟買不起,你準備怎麼辦?”

朱高熾道:“這個……兒臣確實沒有好辦法,不過縣學中每處皆有這是肯定的。除縣學外,朝廷還應該跟幾個私塾合作,盡可能覆蓋更多人群。”

朱棣不置可否,跟私學合作,朱棣倒是不反對,可是如何合作卻是個大問題,所有私學幾乎都是大地主創辦,指望他們合作,鬼知道會給你搞什麼什麼樣。

但這又是個可行提議,如果不這麼做,單指望那幾個縣學,能覆蓋的人群實在太少。

朱高熾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問題是無解。

如果建立公學,像後世的新中華似的,普及義務教育,其花費的成本,是大明帝國根本無力承受,起碼現階段無力承受。

他靈機一動,又道:“爹,我看不如這樣,每個縣學開辟一個專門圖書館,將一些名著經典、諸子百家全放進去。

另外名家注釋、經學解義,也放進去。

字典就當作工具書,同樣也放進去。可以讓人自學。”

朱棣思索後道:“可這……能行麼?”

“試試吧,總歸也增加不了多少東西,但這玩意當真應當推廣普及。”

朱棣道:“嗯,你總算是做件好事。”

朱高熾嘿嘿發笑。

但字典卻引起朝鮮君臣的高度重視。

當初朝鮮將濟州島交給大明後,大明便派人進駐濟州島,同時朝鮮在大明金陵設立外交官,大明在平壤設立外交官,加強雙方合作。

字典出世的消息李詹很快就得到,利用朝鮮大使的特殊身份,他立刻找朱高熾搞來幾本,反正這玩意主要就是給外國人看,沒必要藏私。

李詹拿到字典後,很快就學會字典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拚音,讓他大喜過望,這些字都是經過簡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