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了這個新奇的建議,問道:“倘若公司對抗朝廷又該如何?”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咱們把廟給他們修好。”
朱棣哈哈大笑,點頭稱讚,采取公司製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監管,經營活動更加規範。
實際上大明已經出現類似公司的組織,隻不過沒有這麼明確定義而已。
下了朝,朱棣立刻命人召集鹽商進京,討論合並事宜。
這對鹽商也有好處,那就是他們有了組織,也就有了對抗朝廷的資本。
但壞處就是,公司製的形成,導致許多人都可以加入鹽業,分攤了利潤。
而且以後想要隨意漲價那就不可能。
公司在這兒呢,朝廷宣布取消你的資格,你就傻眼,公司內部也會有掣肘。
朱高熾的心思已經不在這兒了,更加重要的是,棉花的產量遠遠超出預期。
北平府一地,送來大約一百萬石棉花。
這麼多棉花,都要歸功於朱高熾在北平府的大力推廣商業,導致北平府的經濟活力遠遠超過其他地方。
再加上山東,以及西域的產量,比去年增加十倍這個說法恐怕要修改,大約二十倍都不止。
朱高熾苦笑,原本想著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還得幾年時間,但他太低估棉花這種商品的威力。
實際上在西方,棉花早就存在並且使用。
而且經過多年培育,伊斯蘭文化的推廣,使得棉花種植麵積大幅增加。
培育出適應不同生態環境的棉花。
這是種世界性的商品,棉花推動的是世界資本的流動,帶動著整個地球的發展。
棉布源源不斷生產出,都快沒地方堆放了。
朱高熾不得不加快店鋪的建設,在全國主要城市全部開放布料的銷售。
盡管製度不怎麼完善,會有各種各樣的漏洞,但他也顧不得這麼多。
毛紡更加離譜。
泰寧等幾衛,有些老爺們已經完全放棄牛、馬養殖,專門搞羊,搞出來的羊毛大量往這邊送,又把毛紡品買回去,大肆散播。
別說韃靼人了,就連韃靼人大漢坤帖木兒都穿著棉布襯衣,毛紡毛衣,外麵再罩個羊絨大衣。
帳篷裏堆滿玻璃製品。
牧草大片大片的種。
他還強行規定所有人都必須要養殖一定比例的馬,如果不是存著重新入主中原的心思,養個屁的馬。
那些大地主有不少人就根本是養幾隻做做樣子。
羊毛這麼貴,一隻羊的產出比馬多得多。
楊思君與朱高熾一同吃飯,她為朱高熾添了個小公主,最近朱高熾正高興,席間見朱高熾若有所思,道:“殿下,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咱們日後怎麼辦。”朱高熾笑道。
楊思君道:“什麼怎麼辦?”
朱高熾笑道:“你說萬一有天皇帝這個位置沒了,我們該怎麼辦?”
楊思君驚訝,很快又恢複平靜:“那我去賣畫兒,我的畫兒現在還是很值錢。”
朱高熾忍不住笑起來:“放心吧,不會到那天。
但這個狀態肯定不對,將來或許你可以離開紫禁城,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