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也沒辦法,隻能等幾日,賣掉絲綢以後再給諸位發工錢。

從明天開始你們不用來,什麼時候來,看通知吧。”

江南地區絲織行業非常發達,朱高熾穿越來以前,這裏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甚至出現了現代工廠的雛形。

以王半城為例,他家裏的作坊雇用了接近一萬人。

整個絲綢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幾乎超過十萬,直接就業的也有四五萬人。

土地兼並導致的農民破產,隻是造成這麼多工人的部分原因。

更重要的是,江南乃是膏腴之地,大明糧倉,但人多地少,可耕地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多人,隻能發展工商,絲綢就是核心。

隔日幾個絲綢商人秘密見麵,他們也都各自解散作坊,派人觀察那些絲綢工人會不會衝擊布鋪。

但坦白說,這些絲綢工人還未覺醒,而且缺乏組織,他們並沒有能力去折騰這麼大的事。

觀察一天後王半城得出結論:“現在這情況還不夠,我們還得逼迫逼迫他們,讓他們多出錢。”

眾人忙問怎麼做。

王半城道:“聯手幾大糧行,抬高糧價。”

江南地區賦稅特別重,這些工人都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手停嘴停,大量江浙地區的糧食都送往九邊等北部地區,如今隻要他們稍微炒作一下,就能讓糧食價格飆升。

杭州城裏風傳一條謠言,說是北方地區今年還有大旱,朝廷弄不好要從江南地區調集糧草。

這條流言不能說都是假的,但其實北方地區今年的旱災並不嚴重,隻有陝西、山西地區有,朝廷早就從天津調集東南亞的糧食過去。

但杭州城裏的織工怎麼可能知道這樣的消息?

於是開始瘋搶糧食,糧食價格自然飆升,隻用兩天時間就漲上去三成。

眾絲綢商聞言彈冠相慶,暗道這招計毒,就等著織工暴亂之事發生了。

實際上,織工暴亂來得比他們想象的更快。

僅僅四五天後,布鋪就被織工圍堵,織工衝破阻撓,衝進布鋪一通打砸搶,也不知道誰趁亂丟把火,整個鋪子都化為灰燼。

朱高熾得知這個消息又驚又怒,了解完詳情後他大驚失色,連夜求見朱棣,闡明利害。

“你知道杭州的暴亂有多麼嚴重嗎?”

朱棣氣得直接起身,來回走動,“將近兩萬人衝擊布鋪,官府抓人都不知道該怎麼抓。

知道那些農民要求什麼嗎?他們要求銷毀棉布!”

朱高熾道:“這不是棉布的事兒,而是因為絲綢賣不出去的事兒。”

“這不是一回事嗎?”

“不是。”

朱高熾回道:“絲綢賣不出去,跟棉布全麵鋪開,兩者完全不同。

絲綢在南洋、倭國、中亞地區非常受歡迎,目前隻是因為運力不足,大量船隻運送棉布,絲綢當然賣不出去。”

朱棣詫異:“還有這樣的事兒?”

“父皇,我怎麼敢欺騙你?

四川那麼多絲綢都流向西域,西域隻不過亦力把裏一個小國,怎麼可能吃下那麼多絲綢?”

朱棣道:“那是流向中亞了?”

“對。”朱高熾歎息道:“隻是很可惜,由於絲綢之路中斷,帖木兒、奧斯曼橫亙中間,咱們的商人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