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國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

朱高熾親自做了月餅,分給父母和兄弟,贏得一片稱讚。

照例,在宮中舉辦宴會,宴會途中他們就收到來自蘇州府的消息,上午時,一夥暴徒突然襲擊布鋪,當街燒毀蘇州府庫存的一萬多匹布。

隨後來自杭州、台州等地消息陸續傳回來,朝中重臣立刻意識到,這是來自絲綢商的反擊,而且是大範圍的反擊。

隔日朝廷接收到的消息方才逐漸停止,他們根據已有信息,判斷出所有的暴動均來自於江浙生產絲綢的地帶,五軍都督府、兵部、吏部、戶部尚書等人被朱棣召集。

他們隻用兩個時辰左右就製定平叛計劃。

事情出乎預料之外的順利,這些暴徒很快就被控製。

分布在浙江各地的衛所起到關鍵作用,他們從四麵八方,就地抗擊,很快鎮壓叛亂。

暴徒的活動雖然被鎮壓,但朝堂上卻掀起滔天巨浪。

李芳朗聲道:“陛下,江浙震動,皆因棉布而起,棉布出,則絲綢銷量銳減,臣以為,當立刻禁止棉布,或者暫停棉布生產,待這些絲綢銷售完畢,再行生產棉布。”

馬麟道:“臣以為棉布生產不能停,但是必須要將棉紡技術公開,鬆江等地織布獨步天下,有了棉紡技術自然會大肆吸收工人,問題迎刃而解。”

甚至就連楊世榮也說道:“陛下,棉布之事或許要重新商議,暫停為妙。”

朱高熾立刻道:“絕不能停,棉布與銀幣掛鉤,乃是銀幣的錨定物,如今銀幣尚未完全被人接受,所以棉布絕不能停,甚至還要擴大生產。

今年西域來的棉花大量增加,如果不擴大生產規模,棉花都堆在山東了。”

朝臣各有想法,朱棣左右為難,棉布事關銀幣,當然不能隨意停止,可是江浙地區的暴亂叫人震驚,數十府之地皆有暴亂,規模太大。

馬麟又道:“民心如此,陛下,豈不聞唐太宗有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滔滔,再不想辦法壓下,恐怕釀成大變。”

朱高熾道:“絲綢的問題隻是銷量不高,這事解決起來也很簡單。”

楊世榮問:“有何方法?”

“開海,將絲綢運出去賣。”

這才是朱高熾的真正目的,但這個說法立刻遭到部分大臣極力反對。

反對的人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種,是真的覺得祖宗之法不可變,朱元璋親自定下的政策豈能到朱棣這兒就改了?

另外一種是他們從禁海中獲得極大好處,走私的利潤爆炸,他們怎麼願意讓朝廷插手此事?

他們的說辭也是冠冕堂皇,毫無新意,朝廷開海會帶來嚴重的禍患,海岸線過長,防都不好防,況且沿海地帶也不好防,倭寇多如牛毛。

也有人說,開海不是問題,問題是稅收,開海必然收稅,可是沿海窮人沒錢,一旦收稅亂象叢生,很多人會被逼得傾家蕩產。

還有人說,開海會造成混亂,大明境內作奸犯科者眾多,一旦開海,海外必將成為作奸犯科者天堂,朝廷無法管理。

更有人說,朝廷開海,牽連眾多,如何防範海盜、防止有人鋌而走險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