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鬥會到最後,憤怒的群眾擁上台子,大明軍卒趕緊上去阻攔,可是麵對幾千名百姓的混亂,現場根本無法控製住。

等到混亂過後,台子上的百餘名地主隻活下來四十餘名。

他們的屍體實在不成樣子,看起來就好像被數千塊石頭砸碎了似的。

連麵貌都分不清,隻能靠著衣服辨認。

朱能更加膽戰心驚,他決定以後再也不要做這種事。

四十餘名地主雖然被救下,但活罪也難免,他們被拉著遊街,有安南百姓跟車宣讀罪狀,整個省城全都走一遍。

最後,在南城外,四十餘人全部被砍下腦袋。

與此同時,各個鄉村的批鬥工作也在進行。

鄉村的規模稍小,但那裏的怨氣更深,在城市裏,因為地主比較多,大家互相之間還算是克製。

但鄉下的地主可真就是土財主。

安南跟大明境內不同,大明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耕地是很難養活人,所以地主還算收斂,總歸是要做些修橋鋪路的事遮掩,否則沒人種地豈不是要完蛋。

可安南因為雨熱條件極好,種地哪裏需要那麼多人,就算隨便撒撒種子都能收獲到足夠多的糧食,因此他們做起事來更加肆無忌憚。

鄉村裏到處都是批鬥會,所有地主,或者說幾乎所有地主都被拉出來批鬥了,連地主的家眷也沒放過,全部幹掉。

整個河源省都處於狂躁的動蕩中。

朱能忍不住勸朱高熾:“殿下是不是可以緩和點,現在這種情況,軍隊來了也控製不住。”

朱高熾笑道:“那沒關係,就算真的大亂,事情由我承擔。不會連累將軍的。”

鬥地主持續了數個月時間,地主抓起來的同時,才是開始分田地,每個登記地點都是人山人海,窮苦百姓的積極性極高,遠遠超出所有人預料。

他們是真心希望大明軍隊能留下,因為大明一旦撤軍,他們必然麵臨著清算的可能。

有一天,一個侍衛匆匆來報,河源省西南部一個小村子突然爆發暴亂,屠殺村民一千餘人,導致那個小村子的人全都跑了。

朱高熾正在與朱能、陳洽兩人商議此後戰事,聽到這個消息,朱高熾笑道:“看看我說中了吧,這些人總歸是要掙紮反抗的。”

陳洽道:“安南應當趕緊安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到對岸去了。”

朱高熾完全不擔心:“朱將軍,還得勞煩你去派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朱能點點頭,派出去兩千人馬,很快瓦解了那個村子舊地主勢力的反抗。

這一戰,雖然隻是個治安戰,但卻殺了兩千多餘人,堪稱一場小規模戰役。

被砍掉的腦袋硝製好,送到全省各地瞻仰。

大明果斷而又幹脆的軍事行動,贏得一片叫好,窮苦百姓膽子更大,腰杆更硬,現在他們知道,大明是心向著他們。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