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以太子身份做事,難道成就還能超過朱元璋?
但徐皇後不方便摻和政事,而且這還是關係到帝國未來的大事,所以隻能寫信,以委婉的語氣提醒朱高熾,應該多加小心,遇事不可莽撞。
朱高熾接到信,不由感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裏母擔憂哇。
他很快回一封,信中將山東地區的情況詳細說明,而且他知道這封信朱棣肯定會看到,所以借著機會把自己的構想說出。
他準備將山東田畝徹底清查,之後便一州一府如此清查過去,雖然花費時間可能會多些,但對朝廷掌握賦稅來源大有幫助。
這是個持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進程,因此山東為標杆,必須要做好,否則其他地方就更難清查。
除山東外,接著就該是江南,以及北平。
選江南是因為江南地區工商業發達,土地比較少,做起來也很簡單,再加上朝廷中大多數官吏皆來自江南地區,所以這個硬骨頭必須得先啃。
北平府是因為朱高熾曾經主政北平,對那兒更熟悉,做起來得心應手。
但民間流傳的消息對朱高熾很不利。
紀綱很快就掌握民間流傳消息,彙報給朱棣:“世人都說,太子殿下下屬強奸良家,當解散其人,以朝廷官吏充任。”
朱棣皺眉:“就是那幾個人死的事兒?”
“是!”
朱棣冷哼:“是有人在背後推動?”
“一些士子,不過目前還查不出源頭,相信應該是孔家人。”
朱棣怒火更盛,這個孔家人,果然不是什麼好鳥。
說起來,孔家人不願意接受大明朝的賞賜,這件事朱棣也有所耳聞,孔家現在供奉的,是元朝時期給的封號,至於大明朝給的至聖先師封號,他們拒不接受。
孔家乃是中華文脈之代表,輕易動不得,再加上孔家也根本成不了事兒,所以朱棣一直都忍著。
現在看,自己的隱忍,倒是讓他們更加得意忘形。
但朱棣也是有脾氣的,思索後道:“繼續探查。”
然而輿論已經形成,想要撲滅談何容易?
很快民間聲音傳遞到朝堂,有禦史風聞奏事,把這件事跟皇太子失德聯係起來,請求朱棣立刻調回太子爺。
這可觸了朱棣逆鱗,大發雷霆,但言官不能一棍子打死了事,朱棣甩手就把這個上奏的禦史調去瓊州做通判。
文人們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朱高熾的人雖然被打死,但事發時幾個人確實赤身裸體,與幾個女人有親密關係是確定無疑的。
他們抓住這點,隱晦上書,雖然沒有明確說,但字裏行間的意思清晰明白,哪怕朱棣再強硬鐵腕,也不得不考慮太子的名聲問題。
而且這件事情背後牽扯到的是孔家,最近又有消息傳出,說孔家被朱高熾陷害,上萬畝土地歸公,搞得所有人都心慌慌。
尤其是那些大地主,他們的代言人瘋狂上書,甚至有時候已經不怕提起太子名諱。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