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們倒是不這麼想,他們想到的是,這麼一來多少人會丟了工作。
魏國公道:“此物一日夜可抽多少水?”
朱高熾沒算過,估計下給出了個兩千方的數字,其實也就兩噸水左右,大概也就跟後世的水龍頭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水龍頭。
主要問題是抽水機的效率低。
魏國公茫然,朱高熾說:“四千斤。”
他立刻恍然,四千斤說起來也不是很多,但這玩意隻要兩個人就能搞定,要是人挑水,四千斤挑到猴年馬月去。
而幹旱時,澆水都是爭分奪秒,甚至有的時候更加離譜,這邊澆水,那邊旱幹。
所以大麵積的旱田,大旱時根本不用澆水,因為澆不過來,隻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能放水澆田。
為何中國古代有那麼多人因為水的問題而大動幹戈,症結就在這個地方,多點水,就可能少餓死個人。
朱高熾得意道:“像這樣的機器還可以用於紡織機、馬車或者大船上,到時不用人力,凡是有機器的地方都可以用以代替人力!”
原本還在猶豫的蹇義,立刻大吃一驚,急忙出班,奏道:“陛下,臣請禁止蒸汽機,解散所有研究部門,禁止此機器外傳!”
朱棣好奇:“為何?”
蹇義道:“這機器終要惑亂人心,毀掉大明根基!”
朱棣道:“說清楚!”
蹇義指著機器,問朱高熾:“這東西連上紡織機,是不是可以日夜紡織而不休?”
朱高熾點點頭:“理論上是這樣,不過夜晚照明條件不理想,而且棉毛都怕火,所以一般不會夜裏工作。”
“提升多少效率?”
朱高熾道:“翻個幾倍不成問題。”
棉毛紡織此時使用的是水、畜力,動力源不穩定不說,關鍵是這些力上限都很低,但蒸汽機這玩意幾乎沒上限,一台機器帶動十個紡織機或許有些吃力,但帶動一個綽綽有餘。
速度快起來能把軸承轉冒煙。
蹇義道:“如此大量的布湧入市場,後果如何?”
朱高熾沉默不語。
他一直都擔心這個事,封建帝王追求的是穩定,這不是他們封閉落後,相反這是現實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沒有這樣穩定的社會環境,皇權放到什麼位置上?
而如果此時沒有皇權,華夏這片土地上能打出狗腦子,這跟歐洲是完全不同的,歐洲地形太破碎,無法形成統一國家,所以有那麼多國家,也能短暫平安無事。
但華夏這種地形,關內十三省哪個不想爭霸天下?
所以朱高熾從來不敢表露自己這方麵想法,隻是告訴大家,他隻想賺點錢而已,發明新技術也是逼不得已,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他閉口不提。
然而不提也不能不允許別人看穿。
但凡精明點的士大夫都能看穿朱高熾玩的把戲。
隻不過蒸汽機沒有出來前,這點也算不得什麼,水力機器太過依賴水流,並不是什麼地方都能用,畜力隻能當作補充。
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