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絕不能讓這種機器流傳開,這是掘大明的根!”
蹇義能看到的是更加可怕的未來,將來這種棉布生產擴大,很多人可以借此脫離宗族,到時,天下鄉紳該何去何從?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地主鄉紳他們掌握生產資料不假,但要他們創新進取那是不可能的,他們能做的隻有剝削小民,小民都沒了的時候,剝削誰去?
夏原吉沉默道:“你準備如何做?”
蹇義道:“再找幾個大儒,寫文章。”
蹇義是個正人君子,想不出歪招,但下麵的那些地主可不是這樣,他要做的隻是喚起大家的反抗情緒而已。
可是不等蹇義完成這件事,朝廷就有更大的事爆出,朱高熾要重修金陵城。
這不是一個市政工程那麼簡單,金陵城是朱元璋主修,朱高熾重修,那是打朱元璋的臉,這就成了政治事件。
當朱高熾把重修金陵城的施工方案上奏朝廷,滿朝嘩然!
朱高熾竟然妄圖用水泥把金陵城包裹一遍!
水泥一直以來的產量都很低,主要供應朱高熾自己工廠使用,以及朝廷的某些重點工程,比如某個港口、碼頭之類的。
定國公想修個園子都沒搞來水泥,其他人更不用想。
士大夫第一時間做的是反對,主要是工程錢的問題。
重修一遍,需要的不是幾兩幾千兩,而是數十萬乃至百萬兩。
朝廷一年的鹽稅也就兩百多萬兩,這才是現金大頭。
重修個金陵城用得著這麼多嗎?
朱高熾說:“兒臣隻需要三十萬兩足夠。”
這話更叫人震驚,看看他是怎麼重修的吧,縱橫十六條道路,都是貫穿全城的,紫禁城南門各衙門,南門廣場,一個市中央廣場。
這工程量極為驚人,三十萬兩根本不夠。
朱高熾是計算過的,三十萬兩說起來不少,但其實用水泥修這麼多路根本不夠,主要是水泥的市價過高,另外人工也要算錢。
但朱高熾借此機會是要培養出自己的工程人才,並且向天下昭告,朝廷的水泥可以大規模量產,以此推動水泥的大規模應用。
等於做個廣告,這樣的廣告,可不是誰不誰都能做的。
或許他要補貼些,但無論怎麼說他都是賺的。
而且水泥的價格瞬間跌落至冰點,其實外人根本不知道裏麵到底有多少貓膩。
夏原吉道:“三十萬兩?這,殿下恕老臣直言,金陵城根本沒有修的必要。”
朱高熾道:“金陵城乃是大明帝都,雨水又多,每當下雨泥濘難行,旁的不說,諸位大人雨天上朝都不怎麼好走吧?
孤說是重修金陵城,其實隻是重修道路係統。
尤其內城有些地段下雨便汙水橫流,實在有礙觀瞻,我大明豈能以此麵目示人?”
夏原吉不吭聲了。
三十萬兩其實不算多,他能承受,尤其是今年的關稅暴增,更顯得這是小錢。
隻是他想不通,朱高熾為何要重修金陵城。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