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武將也跟著分析起來,這場戰爭對於謙的指揮能力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十幾萬大軍分散九門,其中肯定會有側重有兵力弱,瓦剌的大軍出擊也不會按照他的設想來。
那麼,到時候何處兵力需要馳援,全部都得靠於謙的調度。
戰場戰機轉瞬即逝,極大考驗於謙本身的指揮能力。
林書挑挑眉,可不是嘛,要不然也不能稱呼為千古指揮家。
兵力調度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從哪個門抽調、抽調多少以及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這場仗打贏是北京軍民齊心,更是依靠於於謙卓越的指揮能力。
【正統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也先挾持著英宗,也就是朱祁鎮到達京郊;
十月十一日,於謙派兵於彰義門打敗也先先鋒部隊,奪回俘虜的一千多人;
十一月十二日,也先挾持朱祁鎮於德勝門,要求於謙、石亨等將領親自出迎,並勒索金帛無數,於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主張,並且當夜出動出擊斬殺瓦剌數百,鼓舞軍心;
十一月十三日,瓦剌全力進攻德勝門,於謙誘敵深入,神機營配合火器配合,瓦剌打敗轉而攻擊西直門,將領率軍迎戰死守城門,抽調彰義門、德勝門增援,打退瓦剌;
十一月十四日,瓦剌轉攻彰義門,於謙命城外將領於街巷堵塞埋伏,又迎敵於彰義門外。
當然,這中間還有有那種老鼠屎,監軍太監也不知道是想搶功還是證明,率騎兵衝陣把明軍給衝混亂。
好在大明武德充沛,百姓那是直接爬上房頂,用磚石砸向瓦剌,於謙反應同樣迅速,援軍及時,打退瓦剌的反撲。
大明有這樣的臣子,有這樣的士兵,有這樣的百姓,勝利也是應該的。】
於謙看著天幕中一個個百姓爬上房頂,幾家合力,全部動員,這是他大明的百姓啊。
朱元璋等人同樣瞧著天幕中浴血奮戰的士兵和百姓,滿心的驕傲。
朱祁鎮的恥辱,隻是他一個人的恥辱,而不是覆蓋在大明身上,便是因為這場仗打得漂亮。
於謙是首功,可其他人,上到大明皇室,下到百姓,全部都在為了他們的大明奮戰。
【在這裏麵,神機營可是立了大功,火器的威力確實無可比擬,朱棣留下來的神機營確實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
若是後麵的皇帝秉承他的意誌,堅持不懈發展神機營,也不至於後來被……】
朱棣手指磨搓,沒料到天幕對神機營的評價如此高。
那自然得繼續堅持下去,順帶去太廟寫下來,從今天開始,發展神機營就是他們大明的祖訓了。
其他人同樣看到神機營一閃而過的作戰方式,和他們認知顛覆。
可無論如何顛覆,大部分人都不是固步自封,這種作戰方式,簡直是戰場收割。
隻不過,發展起來還需要時間。
一時之間,之前被林書戳穿的騙子方士以及墨家,都收到了上司的催促。
說實話,他們真的沒有長出來八隻手,可麵臨著眼神泛綠光的貪心上司,隻能別著腦袋加油幹。
【戰爭達到第十五日,這邊進攻大明的各路軍馬都遭到頑強抵抗,中路軍更是直接被擋在關外,各處的援軍也都相繼往京師趕,一旦明軍趕到紫荊關,基本上就是包餃子的節奏。
也先急急忙忙帶著人撤退到紫荊關,於謙發現後直接派石亨追擊,他在清風店大破瓦剌,範廣也在固安打敗瓦剌,至此,京師危急解除。】
“呼”
明明知道結果肯定是好的,可等真看到大明將人打出去,才算是徹底放心。
這裏麵隻有大宋聽得有些忍不住對比,怎麼人家就做的那麼好?
【於謙憑借著這一仗青史留名,千古指揮家名不虛傳。
隻是,此次事件裏麵,留下來一個天大的隱患。】
。您提供大神一隻悄悄勤快的小拖遝的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